最常见的阴道炎症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萎缩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婴幼儿因雌激素水平低、不良卫生习惯和外阴发育不良易发生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体80%以上是白色念珠菌,10%~20%为其他念珠菌属。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可同时合并细菌或念珠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和动弯杆菌属等。
1.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
向患者讲述本病的特性以及坚持全程服药的重要性;教育患者如何减少性传播的风险,根据患者的不同危险因素给予不同的咨询;教育患者阴道炎的预防措施。
评价和治疗患者的性伴侣:滴虫性阴道炎的性伴侣必须接受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交,直至完全治愈。
2.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1)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必须按疗程完成,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
3)如为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可同时使用两种抗菌药物。
4)妊娠期应选择阴道局部给药,妊娠前3个月禁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2)具体用药指南
1)滴虫性阴道炎:①甲硝唑/替硝唑口服:2g单次口服,优于400~500mg每天2次的7天疗程,因可提高用药依从性。注意事项:用药期间禁饮酒和酒精饮料;肝病患者应减量;②甲硝唑阴道制剂:500mg阴道栓,每晚1次,共10天。甲硝唑阴道制剂因不能在子宫或阴道周围腺体达到治疗浓度,故局部治疗治愈率低于口服。注意事项:可能出现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少见排尿困难、外阴炎、尿色异常、性伴侣阴茎灼伤,偶见全身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味觉异常);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及酒精饮料;对过敏者,应先进行脱敏治疗;③治疗失败者:甲硝唑口服+阴道局部使用可用于顽固性感染。使用甲硝唑进行再次治疗前可考虑用红霉素或阿莫西林经验性治疗,以控制β溶血性链球菌,因这种病菌可能减低甲硝唑的效力。
2)细菌性阴道病:①甲硝唑口服:400~500mg,每天2次,7天一个疗程,通常比单剂治疗更有效。特别适用于厌氧菌和加德纳菌感染;②甲硝唑阴道制剂:200mg或500mg阴道栓,每晚1次,共10天。或0.75%凝胶剂,每天1次或每天2次,共5天;③克林霉素:300mg,每日2次共7天;2%乳剂阴道涂布,每晚1次,共7天;或100mg阴道栓,每晚1次,共3天。注意事项:可能出现外阴瘙痒、性交疼痛,极少出现全身反应(如头痛、腹泻、恶心、呕吐);出现腹泻时需要停药。
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单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①首选阴道局部用药: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咪康唑:2%乳剂,1剂每晚1次,共7天;4%乳剂,1剂每晚1次,共3天;400mg阴道栓,每晚1次,共3天(重度患者连用6天,长疗程配合巩固治疗);200mg,每晚1次,共7天(重度患者可延长到14天,长疗程配合巩固治疗)。克霉唑:1%乳剂,每晚1剂,共7~14天;2%乳胶,每晚1剂,共3天;100mg阴道栓,每晚1次,共7天;200mg阴道片,每晚1次,共3天;500mg阴道片,单次用药,重度患者3天后重复用药1次。制霉菌素:10万单位阴道片或50万单位阴道片,每日1次,共14天。注意事项:可能出现局部刺激、烧灼、瘙痒、红肿及接触性皮炎。局部使用咪康唑类抗真菌药物疗程相对较短,比制霉菌素更有效。妊娠期间用药要权衡利弊后给予阴道给药,可选用克霉唑、制霉菌素,不宜全身给药。哺乳期用药要停止哺乳;②口服:氟康唑150mg,单剂口服,重度患者3天后再服1次;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1天,重度患者连用2~3天。注意事项:本类药物可损伤肝脏功能;禁止与西沙必利、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和三唑仑合用,因可致严重的心律不齐;伊曲康唑不可用于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复杂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应强调病原体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治疗。严重或多次复发者应全身和局部同时用药,多次复发性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抗菌药物疗程应延长到6个月。月经期间口服酮康唑400mg,1次/d,共5天,可减少复发。强化治疗:治疗方案同重度VVC,在单纯方案基础上延长疗程。巩固治疗: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再长期(半年)给予低剂量药物,如咪康唑栓400mg/d,每日1次;或克霉素栓500mg/d,每日用药1次。但长期用药后,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的机会增加。
4)老年性阴道炎:针对病因,给予小剂量雌激素,改变全身及阴道局部因雌激素缺乏所造成的症状;使萎缩的阴道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成熟,阴道内pH降低,酸度升高,改善局部环境,保持清洁。①局部治疗:己烯雌酚0.25mg,1次/天,放入阴道,连续1周;或尼尔雌醇2mg,每2周1次,放入阴道,连续2次;或结合雌激素软膏每天0.625mg,涂在阴道内,连续1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生素,如阴道放置甲硝唑栓剂(200mg),每晚1次,连续7~10天,效果更好;②全身治疗:尼尔雌醇:口服首次4mg,此后每2~4周1次,每次2mg,维持2~3个月。本药为雌三醇衍生物,剂量小,作用时间长,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小,较为安全。但是用药前必须检查乳腺及子宫内膜,如患有乳腺增生或乳腺癌,或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者禁用。结合雌激素0.625mg和甲羟孕酮2mg,每日1次口服,维持2~3个月。替勃龙:7‐甲基异诺酮,口服每日1次,每次2.5mg。
5)婴幼儿外阴阴道炎:①若检查发现有特异性病原体,如蛲虫、滴虫、真菌或淋球菌等,则进行针对性治疗;②急性局部可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硼酸溶液坐浴,然后涂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封裆裤;③阴道有异物者应及早取出;④急性期后小阴唇粘连,可用小弯蚊式血管钳或小弯刀片做钝性及锐性分离。分离开后局部涂40%紫草油,防止再次粘连,每日清洗及涂药,直至上皮恢复正常为止。
3.阴道微生态与阴道炎的治疗阴道微生态平衡是指阴道内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保持着协调的动态平衡。栖居于阴道黏膜上每一种属的微生物群在数量、比例、分布、位置上都彼此恒定,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这种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对维持阴道的自净作用以及宿主的健康均起重要作用。阴道的微生态群落会随着卵巢功能的改变、月经周期、妊娠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在生理范围内的波动是有益于宿主适应环境的,是有益于宿主的生态演替,这种演替是微生物与环境、宿主所建立的新的、协调的动态平衡。健康女性阴道排出物中活菌数为102~109/ml,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约为5∶1。阴道菌群之间,不但存在着共生的关系,如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都参与糖原分解产酸,也存在着拮抗关系,如乳酸杆菌抑制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高度有序地定植在阴道黏膜上皮和分布于阴道分泌液之中的微生物群落,作为生物屏障,不仅直接通过产生H2O2、细菌素、防御素和营养竞争使外袭菌无法立足,而且在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激活宿主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旦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失调的阴道菌群可引起多种疾病。
正常状态下,阴道内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阴道内主要常驻菌有:乳杆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链球菌、粪杆菌、支原体、白色念珠菌以及消化球菌等。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是乳杆菌,它在健康妇女的阴道排出物标本中分离率高达50%~80%,是阴道微生物群中优势菌,其数量占阴道微生物的95%以上。乳杆菌分解阴道黏膜上皮中储存的糖原产生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质,同时它本身也能产生乳酸,这对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抑杀多种微生物起重要作用。乳杆菌能产生醋酸、16~18碳脂肪酸、H2O2、乳酸菌素、硬脂酸等多种抗菌物质。96%的健康妇女可分离到产H2O2的乳杆菌,产生H2O2的乳杆菌单独或与卤化物、过氧化物酶协同作用,对阴道嗜血杆菌、类杆菌有抑制作用。乳杆菌通过大量黏附于组织表面形成的空间占位是阻止其他菌对组织附着的一个重要机制,这种高强度黏附可能显示出潜在的维持阴道正常菌群结构的能力。大量定植于阴道中的乳杆菌营养处于竞争优势状态,利用阴道上皮细胞中糖原,减少其他菌群的碳源供应,通过竞争营养物而干扰一些厌氧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报道动物饲以乳杆菌发酵奶可刺激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人类还没有实验证实,但局部免疫很可能有助于阴道局部菌群水平的控制。
VVC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广谱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株的出现等原因又使其复发率升高。常规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对外阴阴道炎效果好,但这些抗真菌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且对孕妇来讲,抗真菌药物可能有致畸作用,某些局部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可改变宿主阴道菌群,导致菌群失调、局部刺激等。目前普遍认为把念珠菌从阴道菌群中彻底清除是不可能的,如何控制念珠菌的生长、繁殖,而不是消灭念珠菌是治疗及预防VVC的关键问题。而乳杆菌生态制剂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其补充入阴道内后,与念珠菌达到一种生态平衡,调解微生态失调,可以治病,又可以防病,本身又没有毒副作用。但是,目前的乳杆菌制剂很难在阴道定植,以致效果不理想。如果用来自阴道的对阴道有高度黏附性的乳杆菌制成生态制品就有可能达到有效治疗菌群失调性阴道病的目的。现已证实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成分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且此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因此可以设想,既然乳杆菌较难定植,保存期短,种属特异性差,考虑将其代谢产物直接用于念珠菌感染的防治。总之,微生态制剂是继抗生素之后医药界出现的对付人类疾病的又一有力武器。它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并且本身无毒副作用,将为VVC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