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组织或胸膜下间质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根据细胞类型、病变范围和恶性程度,胸膜间皮瘤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前者可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后者均为高度恶性。
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弥漫型间皮瘤大多与石棉接触有关,吸烟可能与石棉接触有协同作用。而局限型间皮瘤则与石棉接触无关。本病与放射线、铍、钚、二氧化钍也可能有关。
胸膜间皮瘤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两种。局限型间皮瘤通常起源于脏胸膜或叶间胸膜,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生长缓慢,表面光滑,有包膜。弥漫型间皮瘤常起自壁胸膜或膈胸膜,常表现为多个光亮肉芽肿,胸膜增厚,并出现结节。肿瘤生长较快,常浸润周围器官及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
起病隐匿,有石棉或其他稀有金属矿物接触史,潜伏期长达20~50年。
1.胸部X线检查:局限型胸膜间皮瘤表现为孤立的均匀一致的球状阴影,边缘清楚,但有轻度分叶,常位于肺外周或叶间裂;切线位胸片肿瘤基底贴近胸膜,瘤体边缘与胸壁呈钝角;恶性者可侵及肋骨及肺,可伴有胸腔积液。弥漫型胸膜间皮瘤X线检查典型者为胸内侧弥漫性不规则胸膜增厚和突向胸膜腔内的多发性结节,呈波浪状或驼峰状阴影。并发大量胸腔积液者,胸廓呈大片浓密阴影,纵隔向对侧移位。
2.CT扫描:能显示病灶形态、病变范围及胸内脏器累及情况。不过,胸片不能单独用于间皮瘤的诊断,胸部CT也不是诊断间皮瘤的金标准,但弥漫性或结节性的胸膜增厚可以提示间皮瘤。
3.胸腔液穿刺:胸腔液多为血性,也可为黄色渗出液,非常黏稠,甚至可拉成细丝,堵塞穿刺针头。比重高,可达1.02~1.028;胸腔积液的蛋白含量高,葡萄糖和pH常降低。胸腔积液透明质酸>0.8g/L,但其缺乏敏感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胸腔积液多数查不到恶性肿瘤细胞,但常可见大量的间皮细胞。由于细胞学诊断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因此不推荐单独应用细胞学诊断作为间皮瘤的诊断依据,推荐先行间皮瘤的细胞学检查,再行组织学检查。
4.胸腔镜:为首选的确诊检查,该检查有助于全面检查胸膜,获取较充足的活检组织以确定是否有肿瘤浸润,其诊断率>90%。由于细针穿刺活检敏感性不高(<30%),故不推荐其作为间皮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1.手术治疗
间皮瘤对放疗及抗肿瘤药物均不敏感(仅作为姑息治疗),手术切除为最佳方案。
(1)局限型胸膜间皮瘤:根治性手术切除,切除后极少复发,预后良好。
(2)弥漫型胸膜间皮瘤:多无根治性手术机会。可行减瘤胸膜剥脱术/胸膜切除术,目的是通过去除脏层肿瘤组织以解除压迫所致肺不张,以及通过去除壁层肿瘤组织缓解限制性通气不足并减轻胸壁疼痛。胸膜剥脱术/胸膜切除术达不到治愈目的,但可缓解症状,特别适用于对化学性胸膜固定术无效,且有肺不张综合征的患者,并应优先考虑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
2.化疗
联合化疗包括顺铂和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可延长生存期。随机研究表明,顺铂联合培美曲塞组(12.1个月)或顺铂联合雷替曲塞组(11.4个月)的中位生存期较既往文献报告(7~9个月)有明显延长。另外,Ⅱ期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联合化疗的缓解率为25%~30%,联合方案包括:顺铂联合依托泊苷、顺铂联合多柔比星、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或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因此,对于一般状况较好(东部肿瘤协作组PS评分>60分和卡氏评分<3分)的患者应该给予铂类联合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的一线化疗。同时,如果出现疾病进展或3~4级药物毒性或累积剂量的毒性,应停止化疗;疾病稳定或化疗反应良好的患者在化疗6个周期后应停止化疗。
在一项Ⅲ期随机试验中培美曲塞作为二线药物与最佳支持治疗比较,培美曲塞在疾病缓解率和疾病进展时间方面得到了改善,但没有显示出任何的生存优势。一项小样本研究显示长春瑞滨作为二线用药有效率为16%,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但目前尚无随机研究表明一线化疗失败后二线治疗对生存期或生活质量有益。因此患者在一线化疗药物治疗后,如果呈现持续性症状缓解和客观反应,复发时可使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在其他情况下,鼓励患者进入临床试验。
3.放疗
姑息性放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外照射或胸膜腔内照射(198Au或32P),可减轻疼痛和控制胸腔积液增长。预防性放疗以防止引流通道附近的皮下转移的价值争议较大,胸膜切除术或胸膜剥离术后不推荐进行放射治疗。
4.胸膜固定术
胸膜腔内注射滑石粉、四环素或免疫抑制剂(如短小棒状杆菌等),使胸膜粘连,阻止胸腔积液增长及减轻压迫症状。
5.对症治疗
如止痛、支持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