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enile cataract
中文别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又称老年性白内障(senile cataract),是最为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它是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改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职业、性别、紫外线辐射、糖尿病、高血压和营养不良等均是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在我国,西藏地区因紫外线辐射较多而发病率最高。
1.白内障药物治疗
多年来人们对白内障的病因和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不同的病因学说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白内障。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包括中药在内的十余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使用,但其疗效均不十分确切。
2.白内障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然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1)手术适应证
①白内障手术的主要适应证是视功能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手术后可提供改善视力的可能;②白内障摘除也适用于当晶状体混浊妨碍诊断或处理眼后节疾病时,如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内炎等;③有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合并白内障存在时;④因晶状体引起其他眼部病变,如晶状体引起的炎症(晶状体溶解、晶状体过敏反应),晶状体膨胀诱发的闭角型青光眼;⑤虽然患眼已丧失视力,但成熟或过熟的白内障使瞳孔区变成白色,影响外观时,可以在患者要求下考虑施行白内障手术。
(2)手术禁忌证
①患者不愿手术,不能获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知情同意;②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受到影响,或能够通过眼镜或者其他辅助装置获得患者需要的视力时;③不能期望手术提高视力,而没有其他摘除晶状体的指征;④患者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安全地完成手术。
(3)术前检查和准备
1)眼部检查包括:①检查患者的视力、光感及光定位、红绿色觉;②裂隙灯、检眼镜检查,记录角膜、虹膜、前房、视网膜情况以及晶状体混浊情况,排除眼部活动性炎症等病变。
2)特殊检查包括:①眼压;②角膜曲率以及眼轴长度测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③角膜内皮细胞;④眼部B超等检查。
3)全身检查包括:①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和血糖;②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检查,确保可耐受手术,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4)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①光定位检查,是判断视网膜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当光定位不准确时,提示患眼的视网膜功能可能较差;②视觉电生理检查,电生理包括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ERG检查可反映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功能,VEP检查可反映黄斑病变和视神经功能异常;③激光干涉仪检查,激光干涉仪能够穿过混浊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二维单色干涉条纹,可测出人眼视力的分离值,患者能够分辨出条纹的能力与黄斑视功能密切相关。
5)术前准备:包括术前冲洗结膜囊和泪道,散瞳剂扩大瞳孔等。
(4)手术方法
一千多年以前,我国以及印度等国家就有针拨术治疗白内障的记载。近200多年来白内障的手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近几十年内,显微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的发展应用,使白内障手术有了质的飞跃,成为现代眼科学中发展最新、最快的领域之一。
1)白内障针拨术(couching of lens):用器械将混浊晶状体的悬韧带离断,使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因术后并发症较多已基本被淘汰。
2)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ICCE):是将混浊晶状体完整摘除的手术,手术操作简单,但手术需在大切口下完成,并发症多。在我国目前极少应用。
3)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是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摘除而保留后囊膜的术式。手术需在显微镜下完成,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因为完整保留了后囊膜,减少了对眼内结构的干扰和破坏,防止了玻璃体脱出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同时为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创造了条件。
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是应用超声能量将混浊晶状体核和皮质乳化后吸除、保留晶状体后囊的手术方法。超声乳化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配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应用,技术趋于成熟,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超声乳化技术将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到3mm甚至更小,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并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近年来出现的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将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至1.5~2.2mm,大大减少了组织损伤和术后角膜散光,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5)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超短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其具备瞬时功率大、聚焦尺寸小、穿透性强、精密度高的优势,为白内障领域近5年来的突破性医疗技术,也是一项类似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先进技术。飞秒激光可应用于撕囊、预劈核及角膜切口制作中,具有增加手术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目前已有白内障术者将其运用到复杂白内障的处理中,亦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6)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人工晶状体为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最好方法,已得到普遍应用。
人工晶状体按植入眼内的位置主要可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2种;按其制造材料可分为硬质和软性(可折叠)2种,均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物理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按其焦点设计可分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可迅速恢复视力、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
7)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MIOLs):患者对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有个性化要求,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已不能满足部分白内障患者的需求。为了使术后患者视不同距离的物体时裸眼视力均能达到其个性化要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从早期的环形折射设计到环形衍射设计、调节型设计、区域折射设计、衍射及折射交替设计,从双焦点、三焦点到连续焦点的改良,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领域的发展空间。但从临床证据上看,目前各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仍存在一些需改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