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alculi of prostate
概述
前列腺结石最常见于50~70岁,儿童罕见。真性前列腺结石发生于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与泌尿系结石不同,后者位于前列腺尿道,形成继发的退行性结石。原发性结石常多发而小,大小为1~5mm,罕见有症状,可位于中央的前列腺导管,在精阜两侧排入尿道内。
继发性退化结石合并前列腺腺瘤的感染、梗阻及坏死或放射治疗后,退化的钙化常较大,外形不规则。曾有文献报道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后,发现有严重症状的前列腺钙化,但退化的前列腺结石并非癌前期病变。
病因学
前列腺钙化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常与前列腺炎症、增生、肿瘤、腺液潴留、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前列腺钙化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钙化灶体积通常比较小,可单发,亦可多个散在或聚集于腺体内。多数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是首选方法,耻骨上及经直肠超声可见强光点,有或无声影。
2.骨盆X线片
在多数情况下可显示前列腺结石,因此种结石含磷酸盐钙化。
3.CT
是显示前列腺钙化的最佳检查方法。X线片显示的钙化斑为不规则、较大,位于耻骨上方,而CT检查可判断继发性前列腺钙化的位置是在前列腺、精囊或膀胱。前列腺结石有3种表现:①前列腺内弥漫致密影;②马蹄形或以尿道为中心的环形影;③孤立结石或很大。
4.MRI
对诊断前列腺钙化不敏感,T1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中华影像医学·泌尿生殖系统卷(第3版),第3版,978-7-117-29048-7
超声诊断科诊疗常规,第2版,978-7-117-15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