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rupture of corpus luteum
妇科疾病是育龄期妇女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盆腹腔出血等异常情况,其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是引起盆腹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育龄期女性表现为盆腹部疼痛和盆腹腔出血时应该考虑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出血的可能性。
正常成熟黄体是囊性结构,直径一般在2~3cm,影响其直径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黄体腔内的积液。如果积液持续存在,使黄体腔的直径超过3cm则形成黄体囊肿。在相关因素作用下破裂的发生率增加,亦有少数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生破裂。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常表现为急性突发单侧下腹痛。诱因包括运动、外伤、性交或盆腔炎症等。其超声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内部见强回声的附件区占位,伴随局灶性不连续或不规则腹腔出血;通常情况下超声可以诊断黄体破裂,必要时横断成像(CT/MRI)也可用于协助诊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大多是自限性的,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黄体是在卵巢排卵后形成的富含毛细血管的腺样体细胞团。在黄体血管化时期,血管渗入黄体壁,易破裂出血,一般先在内部出血,继而导致黄体增大破裂出血。诸多因素都容易导致黄体囊肿破裂,包括性交或盆腔炎症、妇检、卵巢受外力作用等。另有报道称有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液病患者和使用抗凝剂患者中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发生率较高,此类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囊肿破裂后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
卵巢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孕激素的器官,自青春期起,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开始发生周期性变化,每个周期中一侧卵巢有一个优势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后形成黄体。在排卵后7~8天,其直径可达1~2cm,若黄体腔内积液增多,直径≥3cm者称黄体囊肿,但一般不会超过5cm。妊娠早期黄体也可增大为囊肿,一般于妊娠3个月后自然消失。
月经后半周期,黄体血管化时,各种原因导致其卵泡膜血管破裂,若未能迅速止血,可使其囊内压力增大,继而引起黄体破裂、出血(图1)。黄体破裂出血量差别很大,从数十毫升到上千毫升不等,因此腹痛程度可有很大差别,严重者可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休克。黄体破裂的病程发展与异位妊娠流产或破裂颇有相似之处,但在异位妊娠流产时腹痛可因反复出血而多次发作,而黄体破裂则在1次出血后可逐渐自行凝血而止血,反复发作的可能性较小。


图1 卵巢黄体破裂
1.血常规
见白细胞正常或稍升高,血红蛋白下降。
2.血β-HCG
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如妊娠黄体破裂则血β-HCG增高。
3.腹部B超
患侧卵巢增大,周围可见混合性回声,盆腹腔可见积液。
4.诊断性腹腔穿刺或阴道后穹隆穿刺
可抽出暗红色不凝血。
5.腹腔镜探查
探查可见患侧卵巢有破裂口,有时可见活动性出血,且双侧输卵管正常。
1.保守治疗
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且出血量少者,主要方法是卧床休息和使用止血药,报道称出血和血肿会在6~8周内自发性消除,患者若及时得到正确医治,大部分经过保守治疗均能痊愈。
2.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情进行性加重、内出血增多者,若伴休克,应在积极纠正休克的同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首选腹腔镜手术,术中应全面探查,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生育要求并结合术中探查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对卵巢破裂口较小者可行电凝或缝合止血,对卵巢破裂口较大者,可作卵巢楔形切除术,如合并输卵管妊娠者,修补卵巢裂口的同时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