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gallbladder adenoma
胆囊腺瘤是胆囊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形成的隆起性或结节性病变。
胆囊腺瘤的发生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肝吸虫感染等因素有关,胆囊黏膜增生/化生→异型增生/腺瘤→癌可能是一种序贯发展模式。有资料显示,我国胆囊腺瘤的恶变率为1.5%,患者年龄>50岁、腺瘤直径>1cm、胆囊壁增厚、胆囊黏膜粗糙、合并胆囊结石等因素会增加腺瘤癌变风险。
1.大体特点
多数良性胆囊腺瘤单发,瘤体直径通常<2cm,可有蒂与胆囊黏膜相连,好发部位依次为胆囊的体部、底部和颈部。腺瘤基底部增宽提示细胞增生活跃。
2.镜下特点
胆囊腺瘤的组织学类型可分为管状(幽门腺型占90%,肠型占10%)、乳头状(肠型和胆管型)和管状乳头状(两种组织学成分各占20%以上),瘤细胞表面具有绒毛状凸起可诊断为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根据化生性细胞的形态特点,又可分为幽门腺型、肠型、胃小凹型和胆管型。
(1)幽门腺型(pyloric gland type):最常见,占82%。腺瘤由类似胃幽门腺的腺体构成,衬覆单层立方或柱状黏液分泌细胞,腺瘤表面覆盖胆囊黏膜上皮。
(2)肠型(intestinal-type):占14%,由衬覆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的管状腺体组成,类似结肠腺瘤,可出现杯状细胞、Paneth细胞或内分泌细胞。肠型腺瘤恶变风险较高。
(3)胃小凹型(gastric foveolar-type):占2.4%,由衬覆高柱状富含黏液的小凹型上皮的管状腺体组成,很少发生癌变。
(4)胆管型(biliary-type):占1.4%,由类似胆囊黏膜上皮的柱状或立方形细胞构成乳头状结构,乳头有纤维血管核心,可发生癌变。
此外,胆囊还可以发生少见的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巨细胞肿瘤(giant-cell tumor)、副神经节瘤、淋巴管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良性间叶性肿瘤。
胆囊腺瘤是胆囊腺癌的癌前病变,一经诊断胆囊腺瘤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术中应检视胆囊标本,如怀疑恶性病变应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病变应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决定是否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