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电烧伤
电烧伤
概述

是指电流通过机体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损伤。目前电烧伤的概念尚不统一,一般认为电烧伤分电击伤(电接触烧伤、电损伤)、电弧/电火花烧伤和闪电烧伤(雷击)。 

病因学

电流对人体可造成局部和全身性病理改变。电流致伤作用主要取决于6种因素,即电流的种类、电压的高低、电流强度、身体对电流的阻力、电流通过身体的途径、身体接触电流的时间。

病理学

病理生理变化

电烧伤是一种特殊的复合性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比较复杂,电能转变成热能产生高温可造成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坏死和炭化,电流通过人体组织,可使细胞去极化,通过脑部可引起电休克,意识丧失,抑制呼吸、心跳中枢,出现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急救

1.脱离电源

低电压触电时,如电源开关在现场附近要立即拉下开关,拔掉电源插头,如电源开关或插座较远可立即用绝缘的电工钳、木柄斧头等利器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如竹竿、木棒挑开电源。触及高压电时,伤者常被强大的电场排斥而脱离电源。

2.心肺复苏

人体触及低电压易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引起呼吸与心搏骤停,触及高压电可导致呼吸肌痉挛性收缩而呼吸停顿,脱离电源后常可自然恢复或行简单人工呼吸恢复,对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二)创面处理原则

1.焦痂和深筋膜切开减张

高压电烧伤时,主要是上肢高压电烧伤,皮肤炭化,焦痂形成,由于深部组织损伤,大量体液外渗,局部肿胀,造成筋膜下水肿,压力增加,并进一步加重和促进了组织进行性坏死,易引起筋膜间隙综合征。对严重的肢体电烧伤,特别是上肢,应尽早行焦痂及深筋膜切开减张术,以减低肌间隙压力,改善血液循环。躯干部环形烧伤限制胸部呼吸运动,也要行胸部焦痂切开减张。

2.创面清创原则

创面清创尽早进行,可在伤后1~3天内进行,积极清除坏死组织,主要是坏死的皮肤和坏死的肌肉,而尽量保留受伤的血管、神经和肌腱。坏死组织不尽早清除,将导致感染,出现并发症,是病情加重的根源。

3.创面覆盖物的选择

电烧伤创面深,往往伤及肌肉、血管、神经、骨骼,单纯清创植皮难以封闭创面,常常需要皮瓣覆盖,可根据受伤部位、大小、深度选择皮瓣的类型。腕部电烧伤,应用髂腰部皮瓣覆盖创面,操作简便,覆盖面积大,成活率为100%。髂腰部皮瓣是修复腕部电烧伤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并发症的防治

电烧伤的并发症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了神经、心脏、肾脏、肝脏等脏器,也涉及头颅、胸腔、腹腔等部位,但临床上,感染和急性肾衰是防治的重点。

1.防治感染

大量坏死组织的存在是并发感染的根源,尽早清除坏死组织是防止局部和全身感染的根本措施。电烧伤由于深部组织坏死,形成了厌氧环境,易并发厌氧菌感染,早期应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和甲硝唑等防止厌氧菌感染,直至坏死组织完全清除。

2.防止急性肾衰

严重电烧伤常因肌肉坏死造成肌红蛋白血症出现明显的肌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为防止急性肾衰,应输入大量液体,积极防治休克,保证尿量在50ml/h以上,同时使用甘露醇,增加尿量,此外,应使用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造成急性肾衰。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援疆实用外科手册,第1版,978-7-117-15518-2
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第1版,978-7-117-09311-8
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第1版,978-7-117-20046-2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