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epatic cirrhosis
肝炎后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以病毒性肝炎所致者为最常见,主要由慢性活动性肝炎引起,亚急性重症肝炎治愈后多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
肝功能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一般不强调卧床休息,轻症患者可参加轻便工作;失代偿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一般治疗原则:①病因治疗,主要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②营养支持治疗,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脂肪;③适当用药,对肝硬化患者不主张盲目过多用药,因为用药过多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不利于肝细胞修复;④抗纤维化治疗;⑤并发症治疗。
(一)病因治疗
由于我国的肝硬化大多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且部分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仍在复制,因此对肝硬化的治疗首先是清除病毒。抗病毒治疗目前首先要了解患者体内HBV是否处于复制状态,对HBV处于复制状态的肝硬化患者行抗病毒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疗效。判断HBV复制的标准:乙肝“2对半”中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同时,并非HBV复制指标阳性的病例都需要抗病毒治疗。一般认为失代偿性肝硬化以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和Child-PughC级的患者(不考虑行肝移植)不推荐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抗病毒药物有以下几种。
1.干扰素-α(IFN-α)
干扰素-α主要抑制HBV复制,可使HBeAg及HBV-DNA阴转,但难以清除HBV,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干扰素的副作用早期可表现为类似流感症状,后期可出现疲劳、抑郁、骨髓抑制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适应证:干扰素主要适用于病毒复制(HBeAg、HBV-DNA阳性)、转氨酶持续升高、无重要合并症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代偿良好的活动性肝硬化主要是指无腹水、无肝性脑病、无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较轻者;失代偿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在行肝移植前可考虑IFN治疗。
剂量和疗程:通用疗法是IFN500万单位,3次/周×16周。
2.拉米夫定(Lamivudine)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能干扰HBV逆转录酶活性,抑制HBVDNA复制。国内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结果显示,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血清HBVDNA迅速下降,一般连续服药2~4周后,90%以上病例血清HBVDNA阴转,转氨酶随着HBVDNA下降而降低。用药1年后,60%~70%患者转氨酶可恢复正常,肝组织炎症随之改善。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也有一定作用,有研究表明对等待肝移植的病人,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绝大多数患者HBVDNA阴转,75%病人临床和肝功能(ALT、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显示不同程度改善。拉米夫定应用6个月以上可产生乙肝病毒变异,并导致耐药。用药时间越长,病毒变异率越高,主要原因是拉米夫定引起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耐药发生后表现为HBVDNA水平重新升高或转阳及转氨酶重新升高。由于HBV变异株的复制能力低于野生株,因此,HBVDNA水平虽有升高,但常低于治疗前。下列患者不适用拉米夫定治疗:①遗传性肝病;②自身免疫性肝病;③骨髓抑制:白细胞<4×109/L,血红蛋白<10g/L,血小板<80×109/L;④妊娠妇女;⑤明显心、脑、神经、精神病和不稳定糖尿病。
(二)营养支持治疗
1.饮食
饮食治疗原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肝硬化病人一般食欲较差,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合理安排饮食是肝硬化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肝硬化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供应35~40千卡热量较为适宜,供给维生素B、C、A、D、E。蛋白质每日供给100~120g,较高的蛋白饮食对保护肝细胞有重要意义,当血浆白蛋白过低引起腹水或水肿时,蛋白量可增加。相反,在肝功能严重受损或出现肝昏迷先兆时,不应给予高蛋白饮食。糖类供应要充足,每日30~50g左右。食盐摄入量要适当,每日以不超过1.5g为宜。
2.胃肠外营养
肝硬化患者只有在有严格适应证时才进行胃肠外营养,葡萄糖是供应热量的主要成分,脂肪每日0.2~0.5g/kg,氨基酸的最高摄入量为0.5g/kg。
3.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肝细胞DNA合成、肝细胞再生和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多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有研究显示该药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4.降酶药物
中药提取制剂在降酶方面有较好疗效,若转氨酶升高明显,可应用甘利欣80~1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连用20~30天,往往可使转氨酶下降,停药宜缓慢,防止反跳。联苯双酯可有效降低转氨酶,有人发现应用该药后肝内病变反而加重,故应谨慎应用。
(三)抗纤维化治疗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及时有效的抗纤维化治疗可使纤维化停止或延缓发展,有利于改善肝硬化。在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清除HBV的药物可减轻肝细胞坏死,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抗肝纤维化的西药有秋水仙碱等,但因副作用多且严重而限制了临床应用。近来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有较好疗效,丹参、苦参、桃仁以及由这些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可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
1.丹参
动物实验证明该药能降低肝内胶原合成,可预防大鼠实验性肝硬化发生,且可促使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同时可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抑制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形成。临床研究丹参静脉滴注可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水平。用法:丹参注射液10~20ml/d静脉滴注,或口服饮片15~30g/d,连用3个月以上。
2.苦参
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该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可抑制Kupffer细胞分泌IL-1、IL-6和TNF-α。
3.桃仁
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甙,动物实验证明,桃仁提取物能增加肝血流量,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分解。用法:苦杏仁甙注射液0.5~1.5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隔日1次,总疗程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