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鼻窦囊肿
鼻窦囊肿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yst of nasal sinus

概述

鼻窦囊肿(cyst of nasal sinus)是指原发于鼻窦内的囊性肿物。有两种类型:①鼻窦黏液囊肿(mucocele cyst of nasal sinus):是鼻窦囊肿中最为常见者。多发于筛窦,其次为额窦和蝶窦,上颌窦较少见。本病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多为单侧,囊肿增大时可累及周围结构,包括眼眶和颅底。囊肿继发感染发展成脓囊肿破坏性变大。最常见额窦黏液囊肿扩展到筛窦,或由筛窦扩展到额窦,以致很难判定原发部位。该病发展缓慢,当患者出现眼部症状时方来就医。②鼻窦黏膜囊肿(mucosa cyst of nasal sinus):可发生于任何鼻窦,但多发生在上颌窦,以上颌窦底和内壁多见。本病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生长极缓慢,长大到一定程度可自然破裂,囊液经窦口自行流出。常无症状,多在鼻窦X线或CT检查时发现。 

病因学

鼻窦黏液囊肿发生为多因素综合所致。各种原因导致的鼻窦自然口阻塞,使鼻腔内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鼻窦黏膜的炎性病变,也可因变应性因素所致的黏膜水肿,产生大量的渗出液逐渐充满窦腔进而压迫鼻窦骨壁变薄吸收,囊肿向周围扩展产生畸形。目前认为骨壁内破骨细胞被前列腺素等物质激活,同时淋巴细胞产生破骨细胞激活因子(OAF),前列腺素PGF和PGE对骨质吸收起很大作用,这也是囊肿破坏周围骨壁的原因。

鼻窦黏膜囊肿的病因有两种:①黏膜内黏液腺阻塞,腺体内分泌物潴留在黏膜下形成囊肿,又称黏液潴留囊肿,囊壁为黏液腺管上皮,囊液为黏液。②黏膜炎症或变态反应,毛细血管渗出的浆液潴留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内逐渐膨大形成囊肿,又称鼻窦浆液性囊肿(serous cyst of nasal sinus),囊壁为有炎症改变的鼻窦黏膜,囊液为半透明的草黄色或姜黄色易凝结液体。 

病理学

鼻窦黏膜多呈水肿和囊肿性变化,黏膜上皮化生,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囊内液体为黏液,呈淡黄、黄绿或棕褐色,多含有胆固醇结晶,如有感染为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诊断明确后,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无症状的小囊肿可以观察暂不处理。治疗原则是建立囊肿与鼻腔永久性通路,以利引流防止复发。手术方法:对较大的额筛囊肿侵入颅内或眶内有分隔者以往采用鼻外进路手术。目前首选鼻内镜鼻内进路手术,保留部分黏液囊肿的囊壁,以免损伤邻近的重要结构,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尽可能扩大造瘘口,建立永久通道即可。

大多数合并症如鼻、眼、面和脑部症状,在囊肿手术后便可以逐渐治愈或改善,部分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对脑脊液鼻漏,眶尖综合征需进一步手术治疗。 

来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978-7-117-20458-3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