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肛隐窝炎
肛隐窝炎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肛窦炎;肛腺炎

概述

肛隐窝炎又称肛窦炎、肛腺炎,是指齿线上方肛隐窝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多有食辛辣、饮酒、便秘、腹泻史。由于炎症的慢性刺激,常并发肛乳头的炎症及肥大。由于症状较轻,肛窦炎常易被忽视,在学术会议和论文中也很少提及,因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易于疏忽,常被诊断为内痔、肛裂等疾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但本病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感染病灶,大多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肛乳头肥大等是由肛窦感染引起的,因此,积极防治肛隐窝炎,对于预防多种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检

肛门外观大多正常,可伴炎性分泌物溢出,肛周皮肤潮湿;指诊肛门口有紧缩感和灼热感,病变肛隐窝处有明显的压痛、硬结、隆起或凹陷,有时可触及肿大、有压痛的肛乳头。

临床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肛门镜检查

帮助了解病变的部位及程度,肛门镜下可见肛窦焮红、充血、水肿,可伴有肛乳头肥大。

2.肠镜检查

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而排除其他疾病时采用。

3.探查

采用球头银丝探针探查肛隐窝,探查时可将球头银丝探针呈弯曲状从肛门内向外倒勾,常可探入病变肛隐窝较深的部位,一般很少有脓液流出。

4.腔内超声波检查

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病变部位不清时,可采用双平面宽频直肠腔内探头检查,能较为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以及与肛门和齿线的关系,有效地帮助诊断和治疗。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内治

适用于急性期肛窦炎,本病一般多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也有变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所致者。可根据感染的细菌的不同种类,给予相应的药物,必要时可做药敏试验,以提高用药针对性,大部分广谱抗菌药物对肛窦炎的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敏感性。

2.外治

(1)熏洗法

肛洗Ⅰ号(北京市二龙路医院院内配方),温水坐浴,每天2次。

(2)塞药法

用消炎栓等,每天坐浴后塞入肛内,每天2次,或用复方丁卡因膏搽入肛内。

(3)灌肠法

抗生素(如甲硝唑、庆大霉素)、复方白及灌肠液等保留灌肠。

二、手术治疗

肛隐窝感染后形成黏膜下或肛管皮下结节,隐窝扩大,引起肛门持续不适,疼痛、坠胀,经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1.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凝血机制,生化等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清洁灌肠1~2次。可采用局部麻醉、骶管阻滞麻醉、腰部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等各种麻醉方式,门诊手术以局部麻醉为主,住院手术以骶管麻醉为主,如采用骶管阻滞麻醉、腰部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需术前禁食水。对体位无特殊要求,侧卧位、膀胱截石位均可,左侧卧位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合并有心肺疾病的患者。

2.手术方法

(1)肛窦切开引流术

操作方法:在分叶肛门镜下暴露病灶,用弯头探针倒勾该肛隐窝,沿着窦道缓缓深入,沿肛隐窝自内向外逐层切开,作纵向切口,用刮勺刮除创面腐肉,将感染的肛门腺导管及肛乳头一并切除,修剪创缘使创口呈窄长梭形,创口不缝合,使引流通畅,创口用紫草膏纱条压迫止血。

(2)切除法

操作方法:在分叶(二叶、三叶均可)肛门镜下暴露病灶,将肛隐窝、肛门瓣作纵向切口,并剥离至肛乳头根部,用弯血管钳夹住肛乳头基底部,贯穿结扎并切除。

三、术后处理

1.肛洗Ⅰ号每日熏洗坐浴2次。

2.创面每日换药1~2次。

注意事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健康教育

1.保持排便通畅及肛门部清洁。

2.注意调理大便,积极治疗痔、瘘、裂等肛门疾病。

3.肛隐窝炎常年不愈,患者易出现心理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头痛、失眠、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医务人员应予以关注、重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来源
肛肠医师临床工作手册,第1版,978-7-117-25243-0,2017.11
肛肠病学,第1版,978-7-117-02775-4,1998.05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