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化脓性鼻窦炎
化脓性鼻窦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suppurative nasal sinusitis

概述

化脓性鼻窦炎为鼻科临床最常见的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以上颌窦最多见,筛窦次之,额窦和蝶窦较少。

病理生理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acute septic sinusitis)多继发于急性鼻炎,鼻旁窦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粘液脓性分泌物多。慢性化脓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除窦腔粘膜水肿增厚外,可伴发息肉、囊肿、纤维化等改变。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图1 双侧上颌窦炎症

平扫CT,示双侧上颌窦内密度增高,密度大致均匀,上颌窦壁正常。左侧中鼻甲肥厚

(一)鼻甲肥大,鼻窦粘膜增厚

CT平扫呈低密度(图1),增强后明显强化。MRI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二)窦内分泌物潴留,可出现液气平面

CT表现为窦腔内低密度(图1)。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三)粘膜囊肿或息肉(polyp)

  1.粘膜囊肿

CT表现为边缘规则囊性病变,MRI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2.息肉

CT多表现为低密度病变内可有多个高密度灶,病变边缘多规则。MRI在T1WI中等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

(四)窦壁骨质增厚

常见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但无骨质破坏。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1.一般治疗

与急性鼻炎的治疗相同。

2.抗感染治疗

应用磺胺或抗生素类药物,对于控制感染及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

3.体位引流法

先用1%~2%麻黄碱生理盐水收缩鼻腔黏膜,使窦口开放。如为上颌窦积脓时,可取侧卧头低位,健侧向下;额窦或筛窦积脓者,可取正坐位。捏鼻、闭口吸气的动作可使鼻腔形成负压,有助于体位引流。患者也可取坐位,下肢分开,上身下俯,头垂近膝,也可以促进鼻窦内脓液的排出。

4.物理疗法

局部热敷,短波透热,红外理疗等均可促进炎症的消退。

5.其他疗法

也可采用上颌窦穿刺冲洗或额窦环钻术治疗。

6.中医中药治疗

可服清热疏风解毒排毒药剂,如麻杏石甘汤加川芎茶调散等。

(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1.滴鼻药

可用0.05%阿法林生理盐水滴鼻,每日l次,或1%麻黄碱生理盐水,每日1次。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或鼻黏膜萎缩。大多数慢性化脓性鼻炎与变态反应有关,滴鼻液中可加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等。

2.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应用于慢性上颌窦炎,每周1~2次。可选用新霉素、杆菌肽、倍他米松、糜蛋白酶等混合液。

3.负压置换疗法

适用于慢性额窦炎、慢性筛窦炎及慢性蝶窦炎。方法是,收缩鼻甲黏膜后,患者仰卧,肩下垫一枕,使下颌与外耳道成一垂直线,用口呼吸,将0.5%麻黄碱和前述药物滴入鼻腔,每侧2~3ml,然后用吸引器或气囊在左右鼻孔交替施以负压,同时患者连续发“开、开、开”音,则鼻窦腔内空气被排出,同时药物进入鼻窦内。

4.手术治疗

因鼻窦窦口阻塞在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可行中鼻甲切除、鼻息肉摘除术或鼻中隔高位弯曲矫正术。保守治疗无效时,也可行鼻窦清理术(又名根治术),将不可逆病变黏膜切除,在鼻窦与鼻腔间建立引流通道。

5.中医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而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试用。单方有苍耳、辛夷、白芷、薄荷、细辛、升麻、川芎、蒲公英、连翘、黄芩等。

来源
医学影像学,第1版,978-7-117-06924-4
乡村医生培训教材,第1版,978-7-117-18203-4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