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正中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损伤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edian nerve injury

病因学

正中神经损伤较常发生,损伤部位多在手腕部或前臂,在上臂或腋部受伤者较小。

1.牵拉伤最常见。大部分是手臂被卷入机器所致。

2.挤压伤以前臂部骨折或瘢痕挛缩为主,常伴严重广泛软组织损伤。

3.切割伤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发生的玻璃割伤,或在前臂手术时误伤。

4.枪弹伤或药物误注入神经干内致伤与上述损伤相比较,这两类损伤病例较少。

5.缺血性挛缩亦常合并正中神经伤。

6.腕管综合征、月状骨脱位也可损伤正中神经。

解剖学

正中神经由颈5~胸1神经根的纤维组成,内外侧根在腋血管的前方汇成正中神经主干。在上臂,正中神经与肱动脉伴行,无分支。在肘窝,正中神经位于肱二头肌腱膜深面,向下经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再穿行于指浅屈肌腱弓的深面。在肘部及前臂,正中神经依次发出旋前圆肌支、桡侧屈腕肌支、掌长肌支、指浅屈肌支及前骨间神经,最后者支配屈拇长肌、示、中指指深屈肌及旋前方肌。在前臂,正中神经位于屈指浅肌桡侧和掌长肌腱深面,经腕管进入手内。在腕上桡侧正中神经本干发出掌皮支分布于掌中部及鱼际的皮肤,但有时缺如。在手部的腕横韧带远侧,正中神经分为外、内侧支。外侧支发出返支到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浅头,另发出3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拇指和示指桡侧皮肤,到示指桡侧的神经发出1~2支支配第一蚓状肌;内侧支分为2支指掌侧总神经,达掌骨小头处各分为2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示、中、环指相邻的皮肤。与第二蚓状肌伴行的掌侧总神经发支支配该肌。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在前臂有交通支沟通的约占15%,即Martin-Gruber变异。

临床表现和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早期根据神经受损情况选用保守治疗或神经松解、神经修复等手术治疗。上臂及肘部采用暴露尺神经的相同入路;前臂采用内上髁延伸至前臂掌侧并沿神经走行方向向远端延长,在接近腕部时转向桡侧,到达腕横纹后再沿其中一条返回腕中部。腕部以远则采用鱼际纹偏尺侧切口。

对于陈旧性损伤或神经修复效果不佳者,则考虑行功能重建手术。

拇对掌功能重建术 重建方法有肌腱移位或骨性手术。

(1)华山医院法

采用尺侧腕伸肌作动力,尺骨下端尺侧缘为滑车,将动力肌腱通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缝至拇指近节指骨基部背尺侧。

(2)Brand法

采用环指屈指浅肌为动力并将肌腱劈成两股,以掌中膈为滑车,将一股肌腱缝于拇指掌指关节尺侧关节囊,另一股缝于拇短展肌止点及拇长伸肌腱。

(3)Burkhalter法

该法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为动力。将动力肌腱于止点切断后从前臂下端尺侧切口抽出,再于豌豆骨区作小切口,将动力肌腱通过尺骨下端尺侧缘(滑车)于此小切口引出,最后缝于拇指近节指骨基部背尺侧。

(4)Camitz法

此法采用掌长肌为动力,将掌长肌腱连同剥离掀起的中示指方向的掌腱膜,通过皮下隧道缝合于拇短展肌止点和拇长伸肌肌腱(该法实际无滑车)。

(5)固定型拇对掌重建术

掌骨间对掌位骨桥固定。若合并拇指腕掌关节不稳定或创伤性关节炎,应同时融合第一腕掌关节。该术可使手插入口袋困难,故应慎重应用。

拇、示指屈指功能重建术 高位正中神经损伤致拇长屈肌、示指屈指深肌麻痹者,可在作拇对掌功能重建的同时行屈拇屈示指功能重建:通常将肱桡肌腱移位代拇长屈肌、将示指的屈指深肌腱与中环小指的指深屈肌腱作侧-侧缝合。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概述
正中神经损伤较常发生,损伤部位多在手腕部或前臂,在上臂或腋部受伤者较小。 .牵拉伤最常见。大部分是手臂被卷入机器所致。 .挤压伤以前臂部骨折或瘢痕挛缩为主,常伴严重广泛软组织损伤。 .切割伤日常
来源
实用外科学(全2册),第4版,978-7-117-23988-2
骨科常见疾病护理,第1版,978-7-117-25433-5
骨科学,第1版,978-7-117-19793-9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