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yperostosis osteosclerosis
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多数是局限性,见于慢性炎症,退行性变、外伤后修复和某些成骨性骨肿瘤,如骨肉瘤或成骨性转移瘤。少数是全身性,常见于代谢性骨病、金属中毒或遗传性骨发育障碍,如肾性骨硬化、氟中毒、铅中毒、石骨症等。
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多、增粗,小梁间隙变窄、消失,髓腔变窄,严重时难以区分骨皮质和骨松质,可伴有骨骼的增大变形,这种现象可称为骨质硬化。在肌腱、韧带和骨间膜附着处可形成骨刺、骨桥、骨唇等形状的骨性赘生物,这种现象可称为骨质增生。
腰椎骨质增生是随年龄增长的正常生理过程,因而症状不重者不需特殊处理,对于症状明显者应分析原因给予适当的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手法治疗:手法治疗可解除肌肉痉挛,增加关节活动,但忌用强手法推拿。①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身侧,用双手掌或掌根在腰骶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推压揉按3~5遍。②术者用两手拇指点按肾俞、命门、气海俞、关元俞。伴有腿痛时,点按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③用㨰法施于腰部病变处及腰椎两侧,有下肢牵涉痛者,㨰法自臀部沿股后面向下至小腿,同时配合下肢后抬腿动作。④患者两手紧握床头,术者双手拿患者小腿远端牵引2分钟,然后用力上、下抖动5~10次。⑤患者侧卧,本者立于前方用斜扳法活动腰椎,左右各1次。⑥患者仰卧,术者将患肢小腿抱于腋下,用力抱住患肢向上向下、向内作牵引运动,操作3~5次,必要时依同法做另一侧。⑦患者站立,嘱其作腰部屈曲、后伸、左右侧弯和腰部旋转活动,术者用擦法施于腰骶部及两侧。
(2)固定与牵引:在急性发作期,可行腰围固定制动,或卧硬板床休息。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者可施行腰椎牵引,以减低椎间盘内压和椎间孔对神经根挤压,缓解疼痛。
(3)练功疗法:在急性期过后,即进行腰背肌锻炼,常用的锻炼术式有腰部前屈、过伸、侧屈和旋转等健腰动作,同时可配合腰部自我按摩疗法。
(4)药物治疗
1)中药治疗
①内服药
肾虚证:腰痛绵绵,反复发作,喜按喜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有时伴有耳鸣、重听、阳痿等症。舌红苔薄,脉沉细。偏阳虚者,畏寒肢冷、得热则舒、小便频数,治宜温补肾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加减;偏于肾阴虚者,头晕目眩、心烦失眠、潮热盗汗,方用六味地黄丸、右归丸为主治疗。
血瘀证:常与跌仆、闪挫有关。腰部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强制体位,转侧困难。舌质暗红,舌边瘀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地龙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风寒证:腰部冷痛,遇风寒湿邪则疼痛加重,得温则痛减,多有下肢麻木感。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汤、蠲痹汤加减。
湿热证:腰部疼痛重滞,痛有热感,步履困难,湿热、潮湿天气加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加味二妙散为主。
②外用药:可选用伸筋膏、狗皮膏等外贴。也可用坎离砂、热敷灵腰部热敷。
2)西药治疗:可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芬必得、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等。疼痛严重者,可用强力镇痛药,如曲马多、强痛定等。
(5)针刺疗法:
取肾俞、三焦俞、命门、环跳、委中、昆仑等穴,每次3~4穴,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6)理疗:
用电兴奋疗法(高血压患者慎用),可解除肌肉痉挛,止痛;另外选用红外线、超短波、热疗、醋离子或中药离子导入等均有一定疗效。
(7)封闭疗法:
痛点及小关节突封闭,用1%利多卡因5~10ml,强的松龙1ml,用长针注入腰椎小关节突周围组织,5~7天1次,连续4~5次。用硬膜外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5~10ml,加强的松龙2ml,每周1~2次,也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老年人操作要谨慎,必须由麻醉师操作。
近年来各种健身运动方法已较全面普及,实践证明,运动对于防止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止骨质增生是有利的,坚持长期的运动,骨皮质密度增厚,而里层的松质骨在分布上更加符合生理要求,使骨质更加坚固,可承受更大的负荷。同时,肌肉力量得以加强,对于关节运动可以发挥其协调和控制功能。所以提倡各种健身运动,如打门球、太极剑、太极拳、游泳、腰部练功等运动,是预防腰椎骨质增生的有效方法,应予以推广。
2.手术治疗
腰椎骨质增生症的手术适应证极少。由于骨质增生增大了腰椎的接触面积,使得脊柱稳定性得以加强和恢复,所以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退变性病理因素对于神经的压迫,限于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而有马尾、神经根严重压迫症状者。应当根据具体的狭窄部位、程度、致压因素和临床表现,施行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或神经根管减压术,对于伴有脊柱不稳、假性滑脱者,应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