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

英文缩写
epidemic bronchiolitis
概述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又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epidemic bronchiolitis),是我国独特的流行性肺炎。1971、1972、1975年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及广西等六省、市、自治区,据不完全统计,三个年份总发病数在10万以上。于1977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防治座谈会上,将其定名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流喘肺炎。此后于南方未再发生;却于山西运城地区(1986年初)、北京郊县(1989年冬)发生本病的暴发流行。1991年11月至1992年1月,河北农村及天津郊县又有广泛暴发流行。最近一次是1999年11月~2000年1月,河南省汝阳县流行。

本病的特点是:①在农村出现明显的暴发流行;②具有喘憋和发作性喘憋的特征;③具有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的肺部表现;④主要侵犯婴幼儿。

病因学

1971年浙江已从咽拭子分离出病毒,但未能进行鉴定。1975年广东汕头地区于流行期间所取双份血清,经中和试验合胞病毒Long株抗体≥4倍升高者占43%,合胞病毒可能是这次流行的主要病原。1986年初山西运城地区及1989年冬北京郊区县的暴发流行,均经快速诊断及血清学检查证明RSV 是其主要病原。1992年1月河北几个地区及天津郊县流行的主要病原是RSV。最近一次是1999年11月~2000年1月,河南省汝阳县发生了一次流喘肺炎的暴发流行,病原为RSV。 

流行病学

①流行形式:流喘肺炎流行多为暴发流行,具有广泛分布的特点,如1986年山西运城地区流行时,分布在13个县市中的10个县市。②发病率及病死率:70年代南方流行发病率为0.24%~3.445%,病死率为0.14%~1.7%。山西流行发病率为13.8‰,病死率为0.96%。③年龄、性别分布:在南方与山西的流行中婴幼儿分别占66.8%及78.5%,其中2岁以内者均为50%~60%。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不同,有40%以上大于2岁,是否由于偏僻农村对新的感染缺乏免疫力有待研究。男女之比,南方为1.29∶1,北方为1.31∶1。④季节及流行持续时间:南方均在夏秋季,以6~9月为主,北方则在冬春,多于11~3月;各地流行持续时间多数为1~3个月。⑤喘憋患者比例:各次流喘肺炎流行时,有喘憋者约占60%。⑥流行因素:在本病流行地区,患儿是其重要传染源,小儿及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亦可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可能是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关于流行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类型

本病根据症状轻重,可分为普通型、重型及极重型:

1.普通型

精神较好,呼吸急促,轻度鼻扇,无发绀,喘憋症状较轻且持续时间短。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2.重型

多有烦躁不安及嗜睡,呼吸急促,婴儿呼吸60次/分以上,心率160次/分以上,常伴有阵发性喘憋加重,出现鼻扇、三凹征及发绀,有的病儿可发现疑似心力衰竭。听诊有喘鸣音及较细密的中小水泡音,肝脏下界进行性下降。

3.极重型

小婴儿较多见,患儿阵发性喘憋不易缓解,呼吸非常急促,婴儿达70次/分以上,鼻扇、三凹征、发绀极其显著。在严重下呼吸道梗阻时,听不到呼吸音及水泡音,心音低钝,心率可达200次/分,肝脏急速增大。往往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还多有代谢性酸中毒,或出现腹胀和胃肠道出血。

病理学

根据浙江流行时的少数尸检资料,其病理改变以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部炎症为主。实变区以肺下野与肺底部多见,在其周围常伴以代偿性气肿。切面可见实变区数个或多个融合的小叶,镜下病变有明显的脱屑性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炎,后者之黏膜大部甚至全部脱落,充塞于腔内,少数区域可见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桑葚样巨细胞。支气管周围的肺泡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腔内亦有渗出物,大都为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偏低,约半数病例在10×109/L 以下,很少达20×109/L。分类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不增高。尿液检查多为正常,部分病例有微量蛋白及少许白细胞。

急性期X线胸片多数可见肺门阴影扩大,肺纹理增粗、模糊,病变多为两侧性。在支气管周围呈小片状密度不均匀且不规则影,部分纹理周围有间质病变。一般肺气肿明显,有的可见右上中叶间胸膜反应,少数有肺不张。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参阅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节。下面对本病各型治疗作一介绍。

1.普通型

(1)保证一定液体入量,尽量鼓励口服。

(2)对喘憋烦躁者,可用冬眠灵、非那根合剂(冬眠Ⅱ号),以每次各1mg/kg 肌注,必要时加水合氯醛灌肠或口服。

(3)中草药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平喘为主,一般病例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苔黄、舌红等热象明显者用加味麻杏石甘汤。

(4)止咳化痰除中药煎剂外,可加必嗽平或竹沥水。以中草药为主,辅以对症疗法。原则上不用抗生素和输液治疗,隔离条件差的地方可用青霉素。

2.重型

除应用普通型的治疗措施外,还可加用雾化吸入并注意以下几方面。

(1)乳清液或从初乳提取的分泌性IgA(SI‐gA)雾化吸入治疗(参阅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节)。

(2)三氮唑核苷雾化吸入治疗。

(3)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和加强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痰液特别粘稠;应用必嗽平、竹沥水,中药效果不好者,还可用α‐糜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4次。

(4)如以冬眠灵、非那根缓解严重喘憋效果欠佳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每次5mg/kg 静脉滴注,仍不缓解时可试用5%碳酸氢钠3~5ml/kg 缓慢静脉推注。也可试用酚妥拉明加阿拉明注射(酚妥拉明1mg/kg 加阿拉明0.5mg/kg 溶于10%葡萄糖20ml 中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注);或试用东莨菪碱注射(0.03~0.05mg/kg 稀释于30ml 的10%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5)因口服液体困难、较长时间不能进食者应进行输液,一般用10%葡萄糖与生理盐水按3∶1或4∶1 配制,重症每日总液体量按60~90ml/kg 计算,缓缓静脉滴入。有脱水者,可按肺炎脱水方案补液。

(6)应用强心剂:对心力衰竭或疑似心力衰竭病例,及时应用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 等。

(7)疑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应用相应抗生素。

3.极重型

针对严重并发症进一步治疗。

(1)进行给氧的超声雾化,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随后拍背充分吸痰,以利呼吸道通畅。

(2)出现循环衰竭时,应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及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滴注。

(3)疑似DIC 者,可用活血化瘀中药,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应用肝素。

(4)有脑水肿征象者,给予脱水剂,一般静脉内推注20%甘露醇,每次1g/kg,最初每8小时或每6小时一次,以后渐减次数。

(5)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者,可于静脉点滴液中加适量碳酸氢钠,血钾降低者及时应用氯化钾。

(6)呼吸衰竭继续加重,一般措施难以控制,符合应用指征者,应用人工呼吸器。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①广泛进行防治方法的宣传。②发挥农村医师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危重病例及时转送上级医院。③做好病儿家庭隔离,不到患者家串门,减少集体活动,以防本病传播。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7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4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