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英文缩写
CAG
概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胃窦为主)和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胃体为主)。 

病因学

病因与HP感染、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以及其他因素(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酗酒、服用NSAIDs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放疗)等有关。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胃液分析

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2.血清促胃液素测定

胃窦部黏膜的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A型CAG患者,血清促胃液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功能,血清促胃液素低于正常。

3.免疫学检查

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促胃液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

4.X线检查

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该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黏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黏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黏膜可呈锯齿状或黏膜粗乱等表现。

5.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黏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胃黏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并发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抗HP治疗

治疗方案分为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和胶体铋剂为基础的方案两大类。一种PPI或一种胶体铋剂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见表1。

表1 根除HP的治疗方案

上述剂量分2次服,疗程7天,初次治疗失败者,可用PPI、胶体铋剂合并2种抗菌药物的四联疗法。

根除HP疗程结束后,继续予根除方案中所含抗溃疡药物常规剂量完成1个疗程(DU总疗程为PPI2~4周,胶体铋4~6周,GU总疗程为PPI4~6周,胶体铋6~8周)。根除HP治疗后复查,应在根除HP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

(二)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

考来烯胺(消胆胺)3~4g,1日3~4次。硫糖铝0.5~1g,1日3次。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片、西沙比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

(三)其他对症治疗

包括解痉止痛、止吐、助消化、抗焦虑、改善贫血等。对于贫血,若为缺铁,应补充铁剂。大细胞贫血者根据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分别给予补充。

(四)手术治疗

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做部分胃切除,从这类患者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 

来源
援藏内科医师手册,第1版,978-7-117-17259-2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