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急性痛风
急性痛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cute gout

概述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因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

原发性痛风多见于中、老年,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男性约占95%,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多于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

痛风是以拇趾、跖趾关节、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记载,属中医的痹证、白虎历节、痛风、石淋等范畴。

病因学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部分病人有家族史,为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嘌呤代谢酶的缺陷致使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基因遗传缺陷肾小管分泌尿酸的功能障碍而致尿酸排出减少。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一是继发于骨髓和淋巴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癌瘤化疗或放疗后。一是继发于其他代谢性遗传病如糖原积累症Ⅰ型及Lesch Nyhan氏征。另一则是慢性铅中毒和一些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亦能抑制尿酸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

发病机制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标志,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的尿酸大部分来自体内细胞核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的代谢产物,少部分来自外源性食物中的嘌呤。嘌呤在体内代谢受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黄嘌呤氧化酶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换酶等的调节而代谢成尿酸由尿排出。若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均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而出现高尿酸血症,37℃时,血浆尿酸的饱和度约为0.42mmol/L,高于此值即为超饱和,尿酸盐可在组织内沉积而造成痛风的组织学改变。长期高尿酸血症结果是尿酸结晶在组织内析出和沉积而引起痛风。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尿酸盐测定:急性期血尿酸、尿尿酸增高明显。血清尿酸盐测定结果随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同时还受进水利尿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须反复测定。

(2)滑囊液检查: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查,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滑囊液分析也有帮助,白细胞计数在1000~7000之间,最高可达50000,主要是分叶核粒细胞。

(3)X线检查:痛风反复发作后受累关节才有骨质改变,首先是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变窄,病变发展可见圆形或弧形的穿凿样缺损,骨质边缘有增生反应。肾盂造影可见透光性肾结石影。

(4)发作期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晚期尿中常有蛋白,血中非蛋白氮升高。

(5)痛风石检查:痛风石活检或穿刺取内容物检查,证实为尿酸盐结晶。

(6)必要时作肾B型超声波探测,小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变情况。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治疗原则

终止急性发作,防止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使尿酸浓度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消除诱因。

(二)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调节饮食,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控制热能摄入,防止过胖,肥胖是痛风的诱因。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高,少食果糖,以免加速尿酸生成。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要满足需要,维生素B和C能促进组织内沉着的尿酸盐溶解。鼓励多饮水,促进尿酸排出。尿pH6.0以下时,宜服碱性药。

2.急性期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始恢复活动。早期用药疗效较好,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碱、保泰松、强的松等。但不可用阿司匹林、水杨酸类药物。

(1)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特效药,首剂0.5~1mg,以后每2小时0.5mg,至症状控制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副反应时停用,一般总量约为4~8mg,症状缓解后0.5mg,每日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胃肠道反应剧烈者可将此药1~2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勿使药物外漏,必要时6~8h后可重复注射,肾功能减退者,24h内不宜超过3mg。应注意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应定期复查血象,不能用于血白细胞减少者。

(2)保泰松:初剂量0.2~0.4g,以后0.1g/4~6h,症状好转减为0.1g,每日3次,连服数日停药。

(3)消炎痛:初剂量25~50mg,3次/24h,一般24小时内能有效,症状减轻后减少剂量或次数,每次25mg,每日2~3次。

(4)布洛芬:有消炎止痛作用,0.2~0.4g,每日2~3次,使急性症状2~3天内控制,副作用较小。

(5)炎痛喜康:每日20mg一次顿服,药效时间长。

(6)萘普生: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的7倍。每日500~750mg,分2次服。

(7)糖皮质激素:在秋水仙碱、消炎痛或其他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无效或有禁忌证时采用。强的松剂量为10mg,每日3~4次。或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分次肌内注射。

3.急性关节炎症状缓解后,使用增加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合成的药物。

(1)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100mg,每日2~4次,最大剂量每日600mg,待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逐渐减至能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水平的合适剂量。别嘌呤醇的主要代谢产物—氧嘌呤醇的半衰期长达18~30小时,对黄嘌呤氧化酶能起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本药,可每日一次用药,其疗效与分次用药相同。

(2)羧苯磺胺(丙磺舒):一般从0.25g开始,每日2次,两周内递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

(3)苯磺唑酮:每次50mg,每日2次开始,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800mg。维持量可根据血尿酸浓度决定。

(4)苯溴酮: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每日25~100mg,毒性作用轻微。

在排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g,以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L以上,以利尿酸排出在使用排尿酸药时,不宜与水杨酸、乙酰吡嗪、噻嗪类利尿药、速尿、利尿酸等抑制尿酸排泄药物同用。

4.其他关节活动障碍可进行理疗和体疗。痛风石较大或经皮溃破,可用手术将痛风石剔除。

5.出现肾绞痛、血尿时,可选用解痉止痛药物及止血药,必要时考虑手术取石。

来源
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治,第1版,978-7-117-05462-X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