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概述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OA)是一种慢性关节病,其病变主要是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变,在关节边缘形成骨赘,从而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有研究指出:55岁以上女性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5.9%,而且亚洲人发病率较低。

病因学

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年龄增长、肥胖、某些职业、体力劳动、外伤及雌激素水平下降等都可能是其诱发因素。其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1.年龄

在所有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是最危险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增加。可能是:①骨性关节炎的发展进程非常缓慢,以致在生命早期遭受过损伤的关节在几年后才出现症状;②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供应关节的血流进行性减少,使骨与软骨连接处的重建率下降,这种形态学改变既干扰软骨的营养,又改变负重的分布,使得先前不负重的软骨区域承受较重的压力。此外,老年人由于神经-感觉异常,也容易患骨性关节炎。

2.软骨基质的改变

软骨基质由:①胶原纤维(约占15%~20%);②蛋白黏多糖(约占2%~10%);③水分(约占70%~75%)合成。软骨细胞的功能是生产软骨基质内的胶原纤维和蛋白黏多糖,还生产酶以控制软骨的生长并使之塑形。关节软骨基质是软骨各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目前多数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胶原的减少、耗竭和水分的增加是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3.体重

随着年龄的增加,负重关节的抗损伤的能力逐渐降低,而体重的明显增加,导致负重关节的负荷明显增加,加速了骨关节面与软骨的破坏速度。邓氏提出体重指数大于25可能与原发性骨关节炎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据NHANES发现,肥胖与双侧髋关节的骨关节炎有关联而非单侧。

4.损伤

髋关节先天性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原因引起关节表面形态改变引起骨性关节炎;骨折如果复位不良,也很快会引起骨性关节炎。轻微的损伤是否会导致骨性关节炎尚不清楚。关节软骨对切力的损伤有很强的耐受性,而对反复冲击负荷高度易受损。反复冲击负荷会引起关节磨损。非预期性冲击负荷,如路边失足,楼梯踩空也是关节原发性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且负载增加时,一方面软骨组织内的水分从孔中溢出,另一方面关节内压力的增加亦影响滑液的分泌,使软骨细胞因缺乏营养而发生固缩、破裂、坏死,致使软骨基质形成受限,更进一步加剧了软骨细胞的破坏,如此恶性循环,终使关节软骨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破坏和缺损。

5.炎症性关节疾病

骨性关节炎本身一般不伴有滑膜炎。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炎症,这种炎症可能是结晶体引起滑膜炎或滑膜清除软骨破坏产物的结果。 

发病机制

1967年Bollet提出机械应力使软骨细胞受损,引起软骨细胞释放出酶,后者导致纤维化和基质破坏。Freeman认为机械应力最初损害的是胶原网而不是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蛋白黏多糖与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对关节软骨抵抗切力和压力发挥重要的作用。骨性关节炎时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基质酶的合成和释放明显增加,使蛋白黏多糖聚合体和单体降解,软骨基质中蛋白黏多糖浓度降低,导致软骨的抗压强度和弹性丧失,更大的机械应力传递给软骨细胞;亦导致软骨对水的通透性增加,使受压期间有较多的间质液体丧失,同时增加液体基质弥散。另外,蛋白黏多糖的耗竭亦影响受压时软骨表面挤压膜的形成,从而影响软骨自身的润滑。骨赘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管长入软骨基底层;②在近关节缘软骨下骨小梁应力骨折异常愈合;③软骨碎片长期刺激关节边缘多能细胞。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治疗原则应以非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非药物治疗

①对患者进行宣教,消除其思想负担等。②指导其进行合理的关节锻炼,控制体重,减轻受累关节的负荷等。③运用针灸、推拿按摩、热疗等物理治疗措施缓解关节疼痛等。

2.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的药物

①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NSAIDs,阿片类药物。②注射液:糖皮质激素,透明质酸 (玻璃酸),NSAIDs。③局部外用药:NSAIDs,辣椒碱。

3.骨性关节炎慢作用药 (DMOAD)及软骨保护剂有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双醋瑞因、多西环素、双磷酸盐、维生素A、C、E。

注意:药物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对乙酰氨基酚无效者应考虑 NSAIDs;NSAIDs禁忌/无效/不耐受者:考虑阿片类;联合使用DMOAD疗效更佳。急性期 (尤其积液)患者可选用关节穿刺注射长效激素+玻璃酸钠,每周1次,5周为一疗程。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生活和工作;②严重髋关节炎伴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2.禁忌证

①髋部有感染灶或其他部位尚有活动性感染;②髋部神经性病变;③全身情况或伴发疾病使患者难以耐受手术者;④病理性肥胖;⑤难以配合治疗者。

3.术前准备

①完善常规术前检查,术前备血,如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术前须调控血压、血糖。②检查术前髋关节的活动范围。③髋关节正侧位、CT。

注意:如果进行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术前需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前后位片,下肢取内旋位、中立位,充分外展和内收位各一张。

4.经典手术方式

①内收肌切断及闭孔神经切断术。②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术。③转子间内翻截骨术。④转子间外展截骨术+肌腱切断术。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注意:早期需手术的患者首先考虑神经切断术或软组织松解术;若疗效欠佳,可选择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晚期患者才考虑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手术常见并发症:矫正不足、截骨部位不愈合、关节内骨折、血栓栓塞、假体松动、断裂脱落、髋关节脱位、感染等。

5.微创手术

利用髋关节镜技术对受累髋关节进行清理可取得一定的疗效。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早期病变滑膜增生患者,关节游离体的取出以及髋臼唇修整。禁用于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

6.骨膜、软骨膜和软骨细胞移植术

由于分离培养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目前在临床上还难以推广应用。

7.术后康复

①神经切断术、软组织松解术以及微创手术术后1天可下地活动。②股骨转子间截骨术切口拆线后 (一般为术后14天)可扶双拐下床,不负重行走,骨折愈合始可负重。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3天可扶双拐下地活动。④术后2~3个月可恢复轻度工作,术后半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三)诊治要点

1.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2.年龄>50岁,前月大多数日有髋痛,晨僵时间< 15分钟。

3.屈曲<115°,内旋时疼痛明显。

4.X线片有骨赘形成或关节间隙变窄。

5.治疗上首选非手术治疗,若疗效欠佳,可选手术治疗。

患者教育

合理饮食,规律生活,避免过重的负荷,调整劳动强度,减少爬山、爬楼梯等增加关节负荷的运动。控制体重,适当进行平地快走或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锻炼。注意髋关节功能训练,外展肌群的肌力训练等。

转诊条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髋部损伤,第1版,978-7-117-10210-0
外科医生手册,第1版,978-7-117-24388-9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