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oft tissue injury of neck
1.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
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是指头颈部受突然的外力作用而引起的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包括颈部急性扭伤、直接暴力损伤等。其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运动性损伤、头部打击伤及头部撞击伤等。根据损伤机制的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颈部急性扭伤、牵拉伤、挥鞭伤、加速伤、减速伤、过伸伤及软组织损伤等。所有这些损伤均是由于组织拉伸及运动载荷超过正常限制范围所致。
其中,由于受到突然某一方向转动或屈伸而引起的颈部软组织撕裂、扭曲等急性扭伤最为多见,一般多发于椎旁肌肉附着点处。其次,是直接暴力作用于颈部,引起软组织的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各层软组织广泛撕裂、大量出血,造成休克,以及肿胀压迫气管、颈动静脉引起窒息或脑缺血性损害。
2.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
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是指颈部肌肉及筋膜因某种原因出现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除急性损伤愈合不良外,大多由慢性劳损所致,迁延时间较长。寒冷、潮湿等可以诱发或加重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
颈部是人体中活动量相当大的部位,其过度使用可引起颈部软组织的张力增高,并逐渐出现微小的撕裂样损伤。人体可以很快修复这种小的撕裂样损伤,但如果这种损伤反复出现将造成局部纤维样组织增生、瘢痕化及挛缩,并导致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出现症状。这种损伤与职业关系很大,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人员或头颈部过度活动人员,如会计、缝纫工、流水线操作工、电脑操作人员、制图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等。
颈部受寒,特别是睡眠时易受寒,可引起颈部软组织血循环改变,出现血管收缩、缺血、淤血,并进一步引起组织水肿,局部组织液渗出,最终纤维化而压迫局部末梢神经出现症状。同样,当空气潮湿时,人体皮肤代谢功能容易失调,以致皮下软组织血流缓慢,发生血管充血、淤血、渗出,最终导致软组织纤维化而压迫局部末梢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1.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病理
当颈部软组织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过度后伸,可造成如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和颈长肌的部分撕裂伤。由于肌肉损伤后发生痉挛,使颈部活动受限,颈根部疼痛显著,特别是在伤后12~48小时尤为明显。如一侧肌肉损伤,可出现痛性斜颈。因交感神经干沿颈长肌走行,当颈长肌损伤后,交感神经干受到刺激可出现恶心、视力模糊、耳鸣耳聋及瞳孔散大等征象。如颈部受到过度前屈外力的作用,轻者可发生项部韧带损伤,重者可导致项韧带或棘间韧带断裂,后期出现韧带钙化。更严重者可损伤关节突或伴发椎间盘突出。
2.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的病理
颈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早期在形态学上可以没有任何改变,但病程进入一定阶段后,反复微小损伤或局部血流淤滞将导致颈部软组织出现充血、肿胀、渗出等病理改变,并出现组织纤维化、瘢痕化,逐渐形成细小的结节。这些小结节压迫并刺激末梢神经,并向远处散发,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这些小结节也可能包绕细小的神经分支,出现末梢神经卡压征,这是软组织慢性劳损持续性疼痛的解剖学基础。临床上的压痛点即在该处,有时也可在神经分布的末梢处出现效应点。
1.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治疗
治疗原则:急性期颈部制动、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和镇静剂治疗,亦可行中医手法及针灸治疗,但不主张牵引。
对于颈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早期的处理措施主要是针对临床表现,其最基本的措施是休息。依据损伤的严重程度,休息可以从避免能够引起颈部疼痛的活动到卧床休息不等。
由于颈围能提供支持并减少肌肉痉挛,大多数患者使用颈围后会有舒服感,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可佩戴颈围下地活动。这种颈围的使用不应该超过2~4周,以免使患者出现颈部肌肉萎缩、颈部活动减少而形成依赖。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颌‐胸石膏固定来进行制动。
损伤后的最初72小时采用冷敷可以减少疼痛、减轻肌肉痉挛,在此以后可以采用热敷或超声理疗等,但是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对人体形成刺激。
一旦症状允许,就可以进行颈部锻炼(伤后的最初2周内是绝对禁止的),其锻炼方法有等长锻炼和小幅度的颈部活动。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能够忍受小幅度的活动就应能够忍受等长锻炼。锻炼方法包括:颈部屈伸和侧屈、旋转锻炼,每天反复多次锻炼。
由于很难对已经被牵拉损伤的软组织的牵引力量合理化,所以在软组织损伤的急性期牵引尽可能少用。但是在软组织伤已经治愈的情况下,牵引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也许会有帮助。
对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对病情的恢复是有益的。在疾病的严重阶段可以使用具有肌肉松弛及镇痛的药物,甚至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病情缓解后就应该停药而选择功能锻炼,以减少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的机会。对急性期后仍有明显疼痛者,可用1%普鲁卡因或加氢化可的松或得宝松作痛点封闭。
对于颈部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则需要手术治疗。单纯性开放性损伤主要行清创缝合术;而对于伴有颈部重要脏器,如气管、食管、大血管、神经或肺尖等组织损伤者,则需仔细检查、慎重对待、酌情处理。此时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且往往需要多科室协同处理。
颈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症状持续的时间差异较大,似乎与颈椎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关,而情感因素以及法律纠纷在这方面似乎起较大的作用。MacNab的研究结论是:①有慢性症状的患者所遭受的损伤可能更为严重;②屈曲和侧屈伤很少引起长时间的症状;③法律纠纷解决后,266例患者中45%的患者症状持续2年。但绝大部分临床医师一直认为法律诉讼和情感因素明显使恢复的时间延长。
超过2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有20%~90%的患者一直有症状存在,这些症状主要是颈部疼痛、头痛和颈部僵硬。平均超过7年的影像学随访发现,受伤前无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有39%出现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而其他同龄患者仅仅为6%,在这些患者中并没有相并行的持续性症状存在。
在急性期得到良好的处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
2.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的治疗
对颈部软组织慢性损伤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劳损性损伤常病程迁延较长,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放弃积极治疗。
治疗原则:消除病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了消除或减轻长期伏案低头工作对颈椎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工作时要保持既不抬头又不低头的舒适姿态。固定一段时间后要活动头颈部,使颈部韧带肌肉得到休息。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要注意保健
不要长时间固定于某一种体位。如长时间低头工作或者躺在床上看电视等。应注意枕头的使用。彻底纠正“高枕无忧”的错误观点,但又不能矫枉过正,不用枕头也不好。睡眠时枕头软硬、高低都要适中,枕头的长度一般为40~60cm,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最佳。枕头的高度以平卧时头颈略后伸、侧卧时与肩平,并感到舒适为好。使颈部、头部与背部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以利颈部肌肉的放松和保持正常的弧度。
(2)关于休息
颈肩痛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变化,阻碍身体的恢复。
(3)避免着凉
要注意避免风扇特别是空调直接吹向颈肩部,不要整天待在空调房内,不要出汗后直接吹冷风或进入空调房间。
(4)适当的体育锻炼
主要是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如耸肩、颈项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舒张训练。但要注意,频繁、剧烈的运动起适得其反的作用。
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目前非手术治疗仍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为主,可加用肌肉松弛药物,效果较好。也可根据病情选用各种物理疗法,可促进局部炎症消退。我国医学中的针灸、按摩、中草药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必要时,可行局部痛点封闭治疗。以1%普鲁卡因5~10ml局部封闭,也可加入氢化可的松或得宝松0.5ml,每5~7天注射一次,4次为一疗程。
手术治疗:对前述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疼痛经久不缓解,且有明显压痛点、疑有末梢神经卡压者,可行局部松解手术。
在此,要特别指出:不少患者采取想当然的“自我治疗”或“随便试疗”是非常不可取的。有些人认为多动动脖子,或请人拿捏几下,就可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但事实上,颈部软组织损伤的产生大多与骨关节的长期使用引起的劳损有关。比如一个人的颈椎每天的活动量高达一万次,颈椎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疲劳,可有些人行按摩、推拿等治疗,这或许可以使病人的颈部肌肉舒缓、松弛,但是很可能加剧颈椎组织的退变,因此不适用于颈椎这一人体的特殊部位。采用外力来“治疗”颈部软组织损伤,更会使得原本很“辛劳”的颈部软组织“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