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鼻囊肿
鼻囊肿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nasal cyst

概述

鼻囊肿(nasal cyst)是发生于鼻及鼻窦的囊肿性病变,依其发生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前者多系胚胎发育期的上皮残留引起;后者与粘膜炎症有关。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鼻窦囊肿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无临床表现的囊肿可临床观察、随访。对已有临床症状的囊肿可采用手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囊肿应同时治疗病牙。

病因学

1.鼻前庭囊肿

在胚胎发育期,上颌突、球状突和鼻外侧突互相联合处,由上皮残余或迷走的上皮细胞发育而成,属于一种裂隙性囊肿。有人认为可能是鼻底粘膜腺管口阻塞,引起分泌物潴留而形成。

2.鼻窦粘液囊肿

多认为系两个因素综合所致:①各种原因致鼻窦自然开口完全阻塞,使窦腔内积液不能流出;②鼻窦粘膜的炎性病变,也可能是变态反应,所致的粘膜水肿产生大量渗出液。这两个因素必须同时存在,否则粘液囊肿不易产生。

3.鼻窦浆液囊肿

浆液囊肿不是由于粘液腺管口阻塞形成,而是由于炎症或变态反应,由毛细血管渗出的浆液流入粘膜下层稀松的结缔组织内,逐渐膨胀起来形成囊肿。囊肿内的液体是血浆,而不是粘液。

4.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含牙囊肿的发生与牙齿发育的缺陷有关,往往发现有未长出的恒齿或是额外齿。此种未长出的牙齿在牙槽骨中,如异物一样,刺激成釉细胞而产生增殖性变化和分泌物,形成囊肿。囊肿内多含有牙齿(图1,图2)。

根尖周囊肿与含齿囊肿的来源不同,根尖周囊肿是由于齿根感染造成损害,牙髓坏死而形成肉芽肿或脓肿,以后齿骨质上皮细胞长入肉芽肿或脓肿内形成囊肿。

图1 含牙囊肿

图2 根尖周囊肿

类型

1.鼻前庭囊肿

鼻前庭囊肿(cyst of nasal vestibule)是指发生于鼻翼根部,梨状孔前方,上颌牙槽突表面软组织内的单房性囊肿。

2.鼻窦粘液囊肿

鼻窦粘液囊肿(mucocele of nasal sinus)最为常见,国外统计多认为额窦发生最多,筛窦次之,蝶窦少。国内统计原发于筛窦最多,额窦次之。此病多见于青年及中年人,多为单侧,囊肿增大时可累及其它鼻窦。

3.鼻窦浆液囊肿

浆液囊肿(serous cyst)或潴留囊肿(retention cyst)多发生在上颌窦内,常见于上颌窦底壁和内壁。

4.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凡上颌窦内由牙齿发育障碍或病变所形成的囊肿,称为牙源性囊肿(odontogentic cyst)。包括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又称滤泡囊肿(follicular cyst)和根尖周囊肿(periapical cyst)两种。

病理学

1.鼻前庭囊肿

囊肿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常发生于一侧,呈单房性,生长缓慢。随着囊肿压力增高可压迫使其下方骨质吸收,形成一浅盘状。囊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立方形的柱状上皮和大量杯状细胞。囊内含黄色或棕黄色粘液,多为透明或混浊如蜂窝状,不含胆固醇结晶。若合并感染则囊液为脓性。

2.鼻窦粘液囊肿

鼻窦开口完全堵塞后,窦腔内积液不能排出,逐渐充满窦腔,产生正压,进而压迫鼻窦骨壁,结果骨质吸收、变薄,致使囊肿向周围扩散,产生隆起畸形。目前认为骨壁的破坏还可能与淋巴细胞产生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OAF)、前列腺素F(PGF)和前列腺素E(PGE)等有关。鼻窦粘膜多呈水肿和囊肿性变化。囊内液体呈淡黄、黄绿或棕褐色,多含有胆固醇结晶,如有感染则变为脓囊肿,其破坏性更大,可引起较严重的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3.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含牙囊肿中未长出的牙齿和增殖的成釉细胞被包围在囊肿内,侵入上颌窦腔。随着囊肿内分泌物逐渐增加,压迫骨壁,使骨壁变薄、萎缩、膨胀,形成面颊隆起。囊肿有一纤维组织包膜,内层为鳞状上皮,囊腔内有棕色或黄色粘液,液体内含有胆固醇结晶。

根尖周囊肿的内壁是鳞状上皮,有时是柱状上皮。如有感染发生,上皮被破坏,代以纤维组织。囊液为黄色水样液或稀粘液,同样含胆固醇结晶。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鼻前庭囊肿

经口前庭切口,完全剥离囊肿,缝合口内切口粘膜,并将鼻前庭处的皮肤切成带蒂瓣膜,填入其下腔,以利引流。有人主张,经鼻腔进路用手术剪或CO2激光去除囊肿顶盖,尽可能切宽,吸净囊液后填入油纱条,让囊肿底壁慢慢与鼻底长平而治愈。此法亦称揭盖法,而且方法更简便。

2.鼻窦粘液囊肿

诊断明确后,应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建立囊肿与鼻腔永久性通路,以利引流,防止复发。如发生在额窦或筛窦,以前多采用鼻外根治术,将囊肿全部切除,并切除额窦底部和筛窦内壁,以利永久性引流。随着内镜鼻窦外科应用于临床,所有的囊肿均可经鼻内进路进行。对较大囊肿破坏骨壁后,常与硬脑膜、大血管、眼眶等粘连,手术不能强求完全切除囊肿,否则会损伤邻近重要结构,出现严重并发症。只须咬破囊肿,除去部分囊壁,建立永久通道即可。

3.鼻窦浆液囊肿

无症状者的小囊肿,无治疗的必要。因囊肿常不破坏窦壁,亦无严重危害性。若作鼻内镜鼻窦手术时发现,亦可同时将囊肿切除。

4.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囊肿小者,可采用唇龈沟进路切除,不进入上颌窦;囊肿大者,可采用上颌窦根治术,将囊肿全部取出。对于根尖周囊肿,应同时治疗病牙,可拔除病牙或行保守治疗。

鼻及鼻窦的囊肿并非肿瘤,但具有肿瘤的形态及某些肿瘤的特性。在诊断时要注意与鼻及鼻窦的肿瘤相鉴别,鼻、鼻窦的CT和/或MRI可明确病变部位。囊肿的穿刺有助于诊断。对无临床表现的囊肿可以观察,有临床症状的囊肿可采用手术治疗。对牙源性上颌窦囊肿应同时治疗病牙。

来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1版,978-7-117-06902-3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