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zygomatic fracture
颧骨是上颌骨和颅骨之间的主要连接支架,对构成面部的外形具有重要作用。正是由于颧骨在面中部两侧处于突出的位置,所以较易遭受外力撞击而发生骨折。
颧骨为近似四边形的骨骼,外凸内凹,左右各一,具有额突、颞突、眶突和上颌突,分别与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和上颌骨相连接,参与眶壁、颞窝、眶底和上颌窦的组成。
颧骨与上颌骨的连接处最宽,强度较大;与蝶骨的连接处较薄弱;与额骨连接处的强度介于上两者之间;而与颞骨颧突的连接最为薄弱。颧骨体本身比较坚实,骨折较少发生在颧骨体处,而主要发生于与邻骨连接处,且常伴有邻近各骨的损伤。颧骨骨折的骨折线多发生在颧弓、眶外侧缘、眶下缘、眶底和上颌窦前外侧壁。颧面部严重损伤时常发生颧骨与上颌骨复杂骨折,甚至波及颅底。颧弓由颧骨颞突及颞骨颧突组成,细长、薄弱,易在中段和两端发生骨折。
颧骨颧弓骨折移位主要决定于打击力量的方向和强度。通常来自侧方垂直力量的撞击,颧弓可发生典型的M 形塌陷骨折;来自前方垂直力量的打击,颧骨体通常向后、内及下方移位,并可突入上颌窦。附着于颧骨上的表情肌,对骨折片移位不起作用,附着于颧弓下面及上颌骨颧突上的咬肌,可促使颧弓、颧骨向下移位。
1.颧骨体部骨折
CT 表现为低密度骨折线或撕脱骨块。骨折线易发生于眶外侧缘、眶下缘、眶底和上颌窦前外侧壁。颧面部严重损伤时常发生颧骨与上颌骨复杂骨折,甚至波及颅底(图1)。

图1 右侧颧骨体部骨折
右侧颧骨体部即眼眶外壁见撕脱骨块(箭头)
2.颧弓骨折
CT 表现为一线骨折(图2)、二线骨折(图3)及三线骨折,三线骨折常呈M 形向内凹陷(图4),应测量其凹陷深度,为临床治疗方案指定提供依据。来自前方垂直力量的打击。颧弓通常向后、内及下方移位,并可突入上颌窦。附着于颧弓下面及上颌骨颧突上的咬肌,可促使颧弓向下移位。

图2 左侧颧弓一线骨折
左侧颧弓见线状低密度影,对线、对位良好(箭头)

图3 左侧颧弓二线骨折
左侧颧弓见两条线状低密度影(箭头)

图4 左侧颧弓三线骨折
左侧颧弓见三处骨折线,颧弓呈M 形(箭头)
3.颧骨颧弓联合骨折
CT 表现为颧骨线状骨折或撕脱骨块,颧弓一线、二线或三线骨折(图5)。
4.颧‐上颌骨复合性骨折
颧骨体部或颧弓骨折合并眶下缘、颧额突及一侧或两侧Le Fort 氏骨折(图6)。

图5 颧弓三线骨折并颧骨骨折
A 左侧颧骨体部骨折;B 示左侧颧弓M 形骨折(箭头)

图6 右侧颧‐上颌骨复合性骨折
A 右侧颧弓骨折;B 右侧上颌窦壁骨折(箭头)
手术复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