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延髓麻痹综合征
延髓麻痹综合征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球麻痹

英文别名
bulbar paralysis
概述

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皆起源于延髓,总称延髓神经或后组脑神经。这些神经因各种病损发生麻痹,总称延髓神经麻痹或延髓麻痹,又称球麻痹(bulbar paralysis)。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两类。

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称真性延髓麻痹(true bulbar paralysis),系延髓的疑核、舌下神经核或其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损害所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真性延髓麻痹常见病因包括延髓血管病变、延髓空洞症、进行性延髓麻痹,以及颅颈部畸形(如颅底凹陷症、Arnold-Chiari畸形等),枕大孔附近病变(如肿瘤、骨折、脑膜炎等),颅底部转移癌(如鼻咽癌)浸润及颈部肿瘤等。

肿瘤和感染可在脑膜累及迷走神经,血管损伤、运动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可在延髓水平累及迷走神经,引起永久性咽下困难。带状疱疹可单独影响迷走神经或连带影响舌咽神经,表现颈静脉孔综合征部分症状。颅底颈动脉手术分离时常影响迷走、舌咽神经,甲状腺手术可损伤迷走神经,慢性乙醇中毒或糖尿病神经变性可累及迷走神经。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不能进食时可下鼻饲胃管,灌注流食,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保持水及电解质代谢平衡。

3.输液疗法

(1)成人每昼夜需液体2500ml(其中饮入约1300ml),氯化钠3~5g,氯化钾2~4g。

(2)禁食水时间超过24小时,每日给静脉补给水分及电解质,方案如下:5%葡萄糖注射液1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生理盐水500ml,氯化钾3g,正规胰岛素20U。此方案可补给热量700kcal。补液时应在患者有尿后再补给氯化钾,速度宜慢。应常测血钾及做心电图,防止高血钾。

(3)如患者伴有高热(39℃~40℃)、呼吸急促(每分钟30~40次),静脉补给液体总量应增加1000~1500ml。

(4)脱水者应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不同,再多补1500~3000ml 的水分及电解质。当尿量达每小时50ml,尿比重正常,即达到标准。

(5)失盐为主的脱水可用2/3 的生理盐水加1/3 的等渗葡萄糖注射液。

(6)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宜一次补足,视情况可次日再补。必要时可测离子。

(7)胃肠外营养的基本营养物质。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剂、氨基酸溶液、维生素、钾、钠、钙及微量元素。配制时根据病情及医院条件而定。

如用氨基酸70g,葡萄糖200g,脂肪乳剂100g,可提供2000kcal 热量。此法仅适用于短期(2周以内)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长期者还应补充每日所需的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4.管饲膳食 可选用下列方案。

(1)混合奶:牛奶1500ml,蛋黄120g,葡萄糖200g,鲜果汁150ml,酵母10g,维生素B160~100mg,维生素C 500~1000mg。含蛋白质75g、脂肪105g、碳水化物372g,可提供热量150kcal。

混合粉:面粉50g,豆粉5g,食油5g。合之炒黄,如有腹泻,可炒焦,有收敛作用。大约每1g 产5kcal 热量。

米汤:大米或小米煮汤。

莱汤:各种蔬菜切碎适量加盐煮汤。

如患者体重60kg,每日补2000kcal 热量。混合奶300ml,米汤50ml,菜汤50ml,混合粉20g,合之可产热量400kcal,每日5次,可补充患者每日所需热量。

(2)鸡蛋4个,奶粉100g,砂糖200g,鲜牛奶加至1000ml。调成流质,适量加盐煮沸后用等量米汤稀释。这种流食每1000ml 含热量2200kcal。可满足一般病人的一天需要量。如再加入多种维生素,可长期服用,不会发生营养障碍。

5.卧床病人口服膳食 大米粥100g,鸡蛋100g,奶粉100g,猪肉汤100g,橘子100g,白糖100g,豆油10g,共计热量2178kcal。具体食物热量见表2。

食物中适量加盐,如腹泻、消化不良用米汤代肉汤。总入量配成800~1200ml,分4次给予。中间给予水、果汁,液量总量在2500~3000ml 之间,有发热可增加水量。

表2 常用食物热量表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目前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针灸治疗

1.项针疗法

治法:平补平泻法。

主穴:风池、风府、治呛(风池下1.5寸)、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舌中、人迎。

配穴:真性延髓麻痹伴面瘫:翳风、牵正、地仓、颊车。可用脉冲电疗仪。选疏波以面肌轻度收缩为度。伴咀嚼不能者:下关、颧髎。伴动眼神经瘫者:睛明、上明。假性延髓麻痹:曲鬓、悬厘。伴强哭强笑者:曲差、五处。

操作: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本症急重期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意识清楚,下鼻饲胃管的情况下仍可治疗。待吞咽不断好转后,取出胃管,继续治疗。

2.体针治疗

取穴:常用穴:风池、廉泉、哑门。备用穴:水沟、内关、丰隆、百会、太冲、膈俞。

治法:一般取常用穴,备用穴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所出现的其他症状,如昏迷加水沟、内关,痰涎壅盛加丰隆,肝阳上亢加百会、太冲等。风池穴,进针方向朝喉结,深1~1.5寸;亦可刺向对侧眼眶,直刺0.5~1.0寸。以捻转手法,不提插,大幅度持续运针2分钟。廉泉穴,向舌根方向深刺至得气后,用提插结合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运针1~2分钟,使针感向舌体放射。哑门穴,宜对准口部与耳垂水平进针,直刺,缓缓送针至得气(病人似有触电样感觉)即起针,不提插,不捻转。备用穴采取提插结合捻转平补平泻之法。上述各穴,除哑门穴外,在病情稳定期留针15~20分钟(急性期一律不留针)。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急性期每日针2次,稳定期可日针1次。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神经病学(上、下册),第2版,978-7-117-17235-6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治疗学,第1版,978-7-117-06957-0
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第1版,978-7-117-06613-6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