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寻常疣
寻常疣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verruca vulgaris

中文别名 :刺瘊;瘊子

概述

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俗称“刺瘊”“瘊子”,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手部为多,手外伤或水中浸泡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 表面粗糙,质地坚硬,可呈乳头瘤状增生。

发生在甲周者称甲周疣(periungual wart);发生在甲床者称甲下疣(subungual wart);疣体细长突起伴顶端角化者称丝状疣(verruca filiformis),好发于颈、额、眼睑及腋下;发生于头皮及趾间的疣体表面常有参差不齐的突起,称指状疣(digitate wart)。寻常疣可以自然消退,5年自然清除率可达90%。

病原学/病因学

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电镜下呈球形。此种疣病毒只在人群中传播,但不使动物感染,猴及狗等动物的皮肤虽可患有疣状皮损而像发生于人的寻常疣,但在电镜下所见的病毒形态和人类乳头瘤病毒不同。

现已知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型已超过120种。引起寻常疣的是Ⅰ型(HPV1)、Ⅱ型(HPV2)、Ⅳ型(HPV4)、Ⅶ型(HPV7)及26~29基因型所致,通过皮肤的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自身接种而发生新损害。将疣组织滤液接种于别人的正常皮肤,接种处偶然发生寻常疣,另外如文眉、穿耳等有时也可接种感染(图1、2),潜伏期不定,短的仅1个月左右,长的可达7~8个月之久。在临床上,寻常疣的传染性较低,传染来源往往不明,由于人类普遍已有免疫力,血清中常有疣病毒抗体但难测出,虽同患者的皮损密切地直接接触也不易感染,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往往较易感染。

图1 文眉后双眉寻常疣

图2 穿耳孔后寻常疣

病理学

表面凸凹不平,角质层显著地角化过度并角化不全。棘细胞层也肥厚而成乳头瘤性增生,表皮突向真皮内延伸并指向损害中轴而呈辐射状。除了陈旧性损害外,棘细胞层浅部及颗粒层都有大空泡性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染色很深,而核周围细胞浆透明而成空泡状。颗粒层的大空泡性细胞几乎没有透明角质颗粒,但其他细胞内颗粒很密。角化过度的角质层内有角化不全的细胞,细胞核比一般的较大较圆,其中有很多的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这些角化不全细胞和大空泡性细胞的细胞核内都有很多的病毒性颗粒,此外,在电镜下,还可证明表皮细胞内所偶见的嗜酸性均匀物是细胞变性的产物而非包涵体。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见“病理学”。

2.PCR:可扩增出HPV的DNA。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疗法有多种,要根据疣的部位、数目、大小、有无继发性感染及以往治疗等情况选用电干燥法、冷冻疗法、刮除术、光动力治疗、手术切除或腐蚀剂等疗法。寻常疣是表皮的良性赘生物,对人的害处不大,不应因治疗而引起显著瘢痕等不良后果。

寻常疣往往在2~3年内自然消失。有时,在1~2个损害被消除后,其他可随后消失。

1.强碱疗法

氢氧化钾及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可以将疣销毁。在祖国医学中,将生石灰(氧化钙)和浓碱水(碳酸钠)混合后加入糯米,糯米膨胀透明时捣烂成“水晶膏”,生石灰与浓碱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氢氧化钠,因而有腐蚀作用。

用30%~4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钙粉末调拌成稠糊,放入密闭瓶中以免水分蒸发,称为“碱糊”,治疗寻常疣及其他表浅的赘生物常有令人满意的效果。临用时用竹棒尖蘸取。由于此药较稠,可准确地涂在疣表面而不溢流,不久即干燥,疣迅速腐烂而可拨落,数日后痊愈,未见不良后果。涂药量应根据疣的大小及厚度而定,涂药太多时可遗留明显或不明显的瘢痕。如果一次治疗未愈,可再次治疗。此法简便易行,涂药后局部仅有暂时的灼热感而不疼痛,也不易有继发性感染,疣脱落时可用无菌纱布覆盖。

2.水杨酸疗法

高浓度水杨酸制剂是角质松解剂,可使坚厚的角质松软而易将疣刮除,常被应用的有40%水杨酸硬膏或水杨酸火棉胶(水杨酸4g加入弹性火棉胶15g),或火棉胶内再加入乳酸(水杨酸2g,乳酸2ml,弹性火棉胶8g)。 较简单的方法是按疣的大小将氧化锌橡皮膏剪孔贴在患处,疣损害露出于孔外,撒敷水杨酸后盖上一片橡皮膏,以后水杨酸逐渐在患处溶解吸收而使疣的角质物逐渐分解,数日后即可揭除覆盖物,疣损害便易刮除。目前,市面上有“鸡眼药膏”,是将水杨酸放置于附着橡皮膏的橡皮圈内制作而成的。

3.物理疗法

冷冻疗法常被应用。在治疗以前,最好用刀片修削疣的角质物,然后,用棉签蘸液氮或用液氮冷冻器的冷冻头按压皮损,冷冻时间及所施压力按损害的大小及深度而定,一般为5~30秒,如果一次治疗不成功,可在2~3周后再冷冻一次。

激光、电干燥术及电灼术都能立即销毁损害,要注意烧灼的深度,特别要注意手指关节等处正常组织不可过分毁坏,以免以后发生严重瘢痕而妨碍手指活动。

切除术一般不必应用,特别是切除甲周寻常疣时,容易损伤甲母而引起甲畸形。指状疣及丝状疣的基部较细而成蒂状,容易在根蒂处将疣剪掉或切除,然后用苯酚或电灼术凝固剪切面,可以防止复发。

4.其他疗法

三氯醋酸及冰醋酸或含10%水杨酸的冰醋酸在刀修角质物后点涂在疣上,可以将疣腐蚀,但可引起灼痛。

用刀修削角质物后,将含0.7%斑蝥素的丙酮点涂于疣上,干燥后用橡皮膏贴盖,次日即可将疣除掉。此法也能引起刺痛或灼痛。

维A酸注射液或0.1%博来霉素溶液等药物注射于损害的根基,1周后即可将疣刮除,但注射后有局部疼痛。

中草药的鸦胆子(苦参子)仁捣烂后密封于疣上,数日后揭去敷料即可将疣剔除。有研究者将鸦胆子仁60g,生石灰500g及血竭30g混合后研成细粉,放在疣上搓揉1~3分钟,即可将疣搓掉。

预防

在体力劳动或容易受伤的工作人群中注意劳动保护,防止外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来源
皮肤性病学,第1版,978-7-117-20522-1,2023.12
朱德生皮肤病学,第1版,978-7-117-29665-6,2020.12
常见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第2版,978-7-117-12534-5,2010.08|皮肤性病学,第1版,978-7-117-20522-1,2023.12
常见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第2版,978-7-117-12534-5,2010.08|朱德生皮肤病学,第1版,978-7-117-29665-6,2020.12
常见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第2版,978-7-117-12534-5,2010.08
皮肤性病学,第9版,978-7-117-26670-3,2018.08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