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外阴肿瘤
外阴肿瘤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vulvar tumor

概述

外阴肿瘤(vulvar tumor)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前者少见,后者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

类型

(一)外阴良性肿瘤

较少见,主要有外阴乳头瘤、纤维瘤、汗腺瘤及汗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等。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等更少见。

1.乳头瘤

乳头瘤(papilloma)常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多发生于大阴唇上方。呈指状突出皮肤表面,其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表面见多数小乳头状突起,覆有油脂性物质,大乳头瘤表面因反复摩擦可破溃、出血、感染。镜下见由复层鳞状上皮围绕树枝状纤维、血管为其结构特点,表皮增厚以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为主。2%~3%有恶变倾向,应手术切除。术时作冰冻切片,若有恶变应及时扩大手术范围。

2.纤维瘤

纤维瘤(fibroma)由成纤维细胞增生而成,多位于大阴唇,初起为皮下硬结,继而可增大,形成有蒂实质包块,大小不一,表面可有溃疡和坏死。切面为致密、灰白色纤维结构。镜下见波浪状或相互盘绕的胶质束和成纤维细胞。肿瘤恶变少见。治疗原则为沿肿瘤根部切除。

3.汗腺瘤

汗腺瘤(hidradenoma)常见于青春期后,多位于大阴唇上部,来源于顶浆分泌性汗腺,由汗腺上皮增生而成,边界清楚,隆起于皮肤表面,生长缓慢,直径常在1~2cm 内。肿瘤包膜完整,与表皮不粘连。镜下见高柱状或立方形的腺上皮交织形成绒毛状突起。病理特征为分泌形柱状细胞下衬有一层肌上皮细胞。一般为良性,极少恶变。治疗原则为先行活体组织检查,确诊后再行局部切除。

4.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来自大阴唇或阴阜脂肪组织,生长缓慢,质软。位于皮下组织内,呈分叶状,大小不等,也可形成带蒂肿物。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间有纤维组织混杂。小脂肪瘤无需处理;肿瘤较大,引起行走不适和性生活困难,需手术切除。

5.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leiomyoma)来源于外阴平滑肌、毛囊立毛肌或血管平滑肌。多见于生育年龄,常位于大阴唇、阴蒂及小阴唇。质硬,表面光滑,突出于皮肤表面。镜下见平滑肌细胞排列成束状,与胶原纤维束纵横交错或形成漩涡状结构,常伴退行性变。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或肌瘤剜出术。

(二)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恶性肿瘤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1%,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3%~5%,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他有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早期仅有外阴痒、结节或赘生物,易被忽视或因治疗不当延误病情。外阴部结节、溃疡等病变应及时活检明确诊断。

外阴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vulva)是最常见的外阴癌,占外阴恶性肿瘤80%~90%,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妇女,好发于大、小阴唇和阴蒂。近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妇科检查:早期可为外阴结节或小溃疡,晚期可累及全外阴伴溃破、出血、感染。应注意病灶大小、部位、色素改变,与邻近器官关系(尿道、阴道、肛门直肠有无受累)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有无增大。

2.细胞学检查:病灶有糜烂、溃疡者,或色素沉着者可作细胞学涂片或印片。由于外阴病灶常合并有感染,其阳性率仅50%左右。

3.病理组织学检查:这是确诊外阴癌诊断的唯一方法。对一切外阴赘生物,包括菜花灶、溃疡灶、结节灶、白色病灶等均需做活体组织的检查,明确诊断。对合并有坏死的病灶,取材应有足够的深度,避免误取坏死组织,建议包含部分邻近的正常皮肤及皮下组织。活检时,对无明显病灶如广泛糜烂灶,为避免取材不准而发生误诊,可用1%甲苯胺蓝涂抹外阴病变皮肤,待干后用1%醋酸液擦洗脱色,在蓝染部位作活检,或用阴道镜观察外阴皮肤定出可疑灶后也有助于定位活检,以提高活检阳性率。也可用荧光诊断仪放大观察等协助取材做活组织检查。

4.其他:B 型超声,CT、MRI、膀胱镜检、直肠镜检有助诊断。有条件者,术前可进行腹股沟区CT或MRI检查,以判断淋巴结的状态。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转移途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外阴鳞状细胞癌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可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综合治疗。对于早期的外阴癌患者治疗上应该个体化,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采用最适合其病情需要的治疗方法,在不影响预后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尽量保留外阴的生理结构,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晚期的外阴癌患者应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将放疗、放疗和手术的优势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最大限度的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1.手术治疗

Ⅰa 期:外阴局部切除(切缘距肿瘤2~3cm,单侧病变者)或单纯外阴切除(多病灶区者),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Ⅰb 期:外阴广泛切除术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Ⅱ期:外阴广泛切除术,并切除受累的尿道、阴道与肛门皮肤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Ⅲ期:同Ⅱ期,并行部分下尿道、阴道与肛门皮肤切除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Ⅳ期:除外阴广泛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外,分别根据膀胱、上尿道或直肠受累情况选作相应切除术(如盆腔廓清手术)。

2.放射治疗

外阴鳞癌对放射治疗较敏感,但外阴组织对放射线耐受性极差,易发生明显放射反应(肿胀、糜烂、剧痛),难以达到放射根治剂量。外阴癌放射治疗常用于:①与手术配合行术前局部照射,缩小癌灶再手术;②外阴广泛切除术后行盆腔淋巴结照射;③术后局部残存癌灶或复发癌治疗。

3.化学药物治疗

多用于晚期癌或复发癌综合治疗,配合手术及放疗,可缩小手术范围或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常用药物:铂类、博来霉素、氟尿嘧啶、阿霉素等。常采用静脉注射或局部动脉灌注。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妇产科学(8年制),第2版,978-7-117-13146-9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