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乳腺浸润性癌
乳腺浸润性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Invasive breast cancer

中文别名 :浸润性乳腺癌

英文缩写
IBC
概述

所谓浸润性癌是指乳腺癌细胞穿破基底膜侵入至间质内生长,临床检查乳腺内可扪及边界不清、质地较硬的肿块。切面常为灰白色、放射状侵入间质,并可发生淋巴道转移。 

类型

(一)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因本病间质纤维有明显增生,早期瘤体不大,呈结节状,但是瘤细胞已向周围浸润,多呈树根样、蟹足样生长,与周围脂肪和纤维组织粘连,边界不整,无包膜,切面为灰白色实体性,纤维成分多者较硬,可有放射状条纹伸入周围间质内,极少见到出血和坏死(图1)。

图1 大体组织标本切面,典型的硬癌。肿瘤边缘呈星芒状

1.腺癌 常与管内癌并存,镜下见一半以上的癌组织呈腺样结构,腺管不规则,细胞核大小不等,胞浆丰富,可见分泌现象。

2.实体癌 按癌细胞和纤维间质的比例分为

(1)硬癌:肿瘤间质少,实质多。癌细胞大小、形状不一,呈细条索或小腺腔状、小块状,分散浸润,位于增生的纤维间质之中。

(2)不典型髓样癌:肿瘤间质少,实质多。癌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片状或索状,癌巢之间由少量纤维间质分隔,界限清楚,间质内无淋巴细胞浸润。

(3)单纯癌:间质和实质基本相等,癌细胞主要呈条索状、部分呈小管状混杂于间质之中。

 (二)乳腺髓样癌

乳腺髓样癌又名软癌。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在4cm~6c m 之间,多居乳房中央深部,呈球形或结节状,边缘比较光滑,无真包膜,但是可有假包膜,边界清楚而整齐,质地较软,切面向外膨出,为灰白色髓样组织,有时因出血或坏死而色泽不一。坏死区液化可形成囊性髓样癌,晚期可与皮肤粘连,发生溃烂呈菜花状外观(图2)。

图2 小髓样癌,肿瘤边缘光滑,组织学表现,可见多形性细胞核,伴有广泛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乳腺髓样癌病理学诊断依据为:①肿瘤边界清,质地软如脑髓;②肿瘤实质多,间质少;③癌细胞较大,大小一致,核异型明显,核分裂多见;④肿瘤间质内可见显著淋巴细胞浸润。

鉴于此病瘤块较为局限,边界清,可移动,因此早期常被误诊为巨大纤维腺瘤或叶状囊肉瘤。其生长迅速,但侵袭性较弱,易发生出血、坏死,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比一般乳癌略低,预后较浸润性乳腺癌为佳。

(三)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发生于乳腺的外上象限,大小在0.8c m~11cm 之间,肿瘤呈圆形、椭圆形、盘状或不规则状,质地坚硬、边界不清的肿块。切面见肿瘤呈灰白色,蟹足样(放射状)侵入周围组织中,与皮肤粘连时可使乳腺皮肤凹陷和乳头朝向发生改变。镜下:可见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排列成单行线状,若癌细胞浸润腺管周围,则呈同心圆状排列(牛眼状),可与小叶癌并存(图3)。

(四)乳腺乳头状癌(乳头状腺癌)

乳腺乳头状癌十分少见,占乳腺肿瘤的1.2%~2.8%。肿瘤发生于导管上皮,多位于乳房中央附近及乳晕深处扩张的导管内,可单发或多发,常向乳腺周边延伸。

大体:肿瘤软而脆,切面呈棕红色、结节状,结节内有粉红色腐肉或乳头状癌组织。可见囊状导管扩张,囊内积血。镜下:癌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变异较大,细胞核深染,大小不一,常见核分裂像。增生的乳头状细胞堆积成若干层,胞核极性紊乱,乳头间质纤维纤细或缺乏。增生的乳头可相互吻合成车辐状、筛状,或成团并侵犯间质(图4)。

图3 浸润性小叶癌,小圆形细胞围绕小叶原位癌呈同心圆排列

图4 导管内乳头状癌

(五)乳腺小管癌

乳腺小管癌又称规则性癌、分化良好性癌、高分化管状癌或腺管癌,起源于导管或小管上皮细胞,肿瘤不规则形,界限不清,无包膜,生长缓慢,大小不等,平均1.2cm~1.6cm,质地坚硬,刀切有沙粒感。镜下:癌细胞排列成单层腺管,细胞较一致,无间变,无或少见核分裂。腺管周围常无肌上皮,癌性小管在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排列紊乱,完全失去正常小叶结构,并向周围纤维脂肪组织中浸润,病灶内部亦可伴有管内癌或其它癌的成分(图5)。

图5 具有椭圆形结构的典型小管癌

(六)乳腺黏液癌

乳腺黏液癌又称乳腺黏液腺癌,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黏液腺化生的基础之上,占乳腺癌总数的1.8%~5.3%。其临床表现不明显,肿瘤呈缓慢推进式向周围组织生长,无真正包膜,切面呈湿润半透明状。镜下:于“黏液湖” 中见散在癌细胞或片状癌细胞团,可见印戒状癌细胞(图6)。

图6 乳腺黏液癌,于“黏液湖”中见散在癌细胞或片状癌细胞团

(七)炎性乳癌

炎性乳癌又名癌性乳腺炎或丹毒样癌。常发生于较大的悬垂乳房,病程发展迅速,累及范围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镜下:在表皮下扩张的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栓塞,伴皮下组织水肿和毛细血管充血。癌细胞呈弥漫分布,分化较差,异型性明显,不形成小管或腺管样结构。本病伴炎性细胞浸润者并不多见,其红、肿、热、痛仅为此类乳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

(八)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占乳癌的1%以下,大体:肿瘤直径为1cm~8cm 不等,多位于乳头、乳晕区,较局限,呈单个结节样,质地中等,切面为灰白或红色囊,囊腔直径可达1.5cm,囊内含黏液状暗红色液体。镜下:肿瘤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实质中的癌细胞由腺上皮和肌上皮样双相细胞组成,肿瘤的组织结构多样化,常见实性癌巢。肿瘤内部可见筛样囊腔及导管样结构,筛状囊腔内可见肌上皮,奥辛兰氏染色呈蓝绿色。肿瘤间质常发生透明变或黏液变性。

(九)分泌脂质性癌

大体:肿瘤境界不清,无包膜;瘤体大小不一,质地坚硬,切面为黄色或白色。镜下:可见组织细胞样、皮脂腺样和大汗腺样结构。

(十)妊娠期乳腺癌

发生在妊娠哺乳期的乳腺癌,因乳腺生理性增大,不易早期发现。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头排泄血性分泌物或浆液性溢液,此类乳腺癌生长较快,恶性度高。镜下所见与一般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相同。

(十一)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位置较深,边界不清,体积偏小,平均直径为3.1cm,常累及胸大肌。肿瘤多位于乳头及乳晕深部中央区,故常见乳头溢液及其他乳头异常。镜下组织学类型基本与女性乳癌相同,以非特殊性浸润癌占多数。

(十二)乳腺佩杰病

乳腺佩杰病由于患者乳头及乳晕区皮肤呈慢性湿疹样病变,故又称湿疹样癌、乳头上皮内癌等,占乳腺癌的2.5%~3%。临床上分三种类型:①仅有乳头糜烂;②既有乳头糜烂,又有乳腺肿块;③只有乳腺肿块。病理大体可见乳头糜烂或乳头因糜烂、溃疡而变平或消失,个别病例乳头反可增大,形成乳头球形肿物。切面可见乳头下大导管扩张,腔内偶见血性分泌物。

典型乳腺佩杰病有以下三种主要病理表现

1.乳房深层组织内有浸润性癌(即使早期没有,迟早出现癌病灶)。

2.乳头表层有佩杰细胞浸润。

3.介于前两者之间,在大导管内部见到管内癌。

(十三)乳腺囊性增生恶变

在乳腺囊性增生的基础上发生恶性变者,通常病程很长,常因近期内突感肿物增大而就诊。同一乳腺内见到囊性增生和乳癌相邻并存,并且两者之间有确切移行过程,方可作出病理诊断。镜下:乳腺囊性增生无细胞改变,而恶变时,腺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呈复层,可呈乳头状外观,甚至充满管腔,增生细胞的排列失去极性,见核分裂。此类乳腺癌预后较好,其10年生存率达88%。 

来源
乳腺影像诊断学,第1版,978-7-117-05366-6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