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发生于左束支传导系统内的阻滞性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传导中断,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左束支的主干短而粗,由前降支的前穿隔支和后降支的后穿隔支双重供血,这是左束支传导阻滞少见的原因。一旦发生了左束支传导阻滞,就意味着左束支的受损范围广泛,因此其临床意义远较右束支传导阻滞重要。绝大多数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常见的病因有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病、原发性传导束退变、低血钾或高血钾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好发部位主要在左束支主干与希氏束交界处。
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激动顺序一开始就是异常的,室间隔的除极开始于右侧,穿过室间隔自右前向左后方进行。心室壁传导正常而迅速且两侧协调的除极程序、顺序发生了变化,左心室的除极不再通过左束支及其普肯耶纤维传导,而是由右束支的激动经室间隔心肌向左后方的左侧心室壁进行缓慢迂回的除极,整个心室的除极时间明显延长。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室除极向量环总的特点是向左后方突出、时间延长。
1.QRS波群时限
≥0.12秒(不完全性<0.12秒、≥0.10秒)。
2.QRS波群形态
Ⅰ、V 5、V 6导联初始无q波(偶有<0.02秒),呈顶部粗顿的R型,室壁激动时间≥0.06秒。V 1、V 2呈rS型(r波较小,甚可呈QS型)。
3.继发ST-T改变
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V5、V6导联ST段下移,T波倒置;V1、V2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图1,图2)。

图1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图2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本身无特殊治疗,主要针对病因,预后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