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调节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概述

调节性内斜视分为以下几种: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和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屈光性调节因素出现在2岁半左右,个别也可以出现在1岁内。有些患者可由混合因素引起。

类型

1.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患者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图1)。去调节可以矫正眼位。去调节方法包括药物或光学两种,即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或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可以矫正眼位。合并或不合并弱视。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诊断要点】

(1)发病平均年龄为2岁半。

(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3)散瞳或戴镜可以矫正眼位。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图1 戴镜前(左) 戴镜后(右)

(2)全屈光处方戴镜。

(3)此类斜视不应手术矫正。

(4)一般每年重新验光一次,根据屈光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可以提前验光。

(5)调换眼镜时应满足视力和眼位正常。

2.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图2、图3)。去调节可以部分矫正眼位,即散瞳或戴镜后内斜视度数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合并或不合并弱视。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图2 戴镜前

图3 戴镜后

【诊断要点】

(1)发病平均年龄为2岁半。

(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3)散瞳或戴镜斜视度数减少。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2)全屈光处方戴镜。

(3)戴镜3~6个月后眼位不能完全矫正,非调节部分应手术矫正。

(4)调节部分继续戴镜矫正。每年重新验光一次,并根据屈光变化决定是否调换眼镜,需要时可以提前验光。

(5)调换眼镜时应满足视力和眼位正常。

3. 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患者斜视度看近大于看远≥15△。看远时可以为正位。可以有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此类斜视10岁后有自愈趋势。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戴双光镜:全屈光矫正下加+1.5~+3D球镜。应定期复查。

(2)缩瞳剂:局部形成药物性近视,减少中枢性调节,但不宜长期应用。

(3)合适的病例可以考虑双内直肌减弱手术。为减少对视近时眼位的影响,也可行内直肌后固定术。

4. 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

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高AC/A型内斜视合并存在的病例。

【临床表现】

有远视性屈光不正。戴镜后斜视度减少,看远减少明显,看近仍有较大度数内斜视,看近大于看远≥15△。

【诊断要点】

(1)戴镜后斜视度减少,说明有屈光性调节因素。

(2)戴镜后斜视度看近大于看远≥15△说明有高AC/A因素。

【治疗方案及原则】

参见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来源
眼科学(8年制),第2版,978-7-117-13052-3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