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dacryostenosis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生在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交界处以及鼻泪管下口。泪道起始部(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管径窄细,位置表浅,并与结膜囊毗邻相通,容易受到炎症、外伤的影响而发生病变。鼻泪管开口和下端是解剖学狭窄段,易受鼻腔病变的影响发生阻塞。
1.泪小点异常 泪小点外翻,不能接触泪湖,常见于老年性眼睑松弛或睑外翻。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
2.泪道异常 泪小管阻塞和狭窄,可能与泪小管黏膜表面的炎症、渗出和损伤后的继发性瘢痕有关。鼻泪管阻塞和狭窄,包括先天性闭锁,以及炎症、肿瘤、结石、外伤、异物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泪液排出障碍。鼻腔异常也可引起鼻泪管阻塞。
由于器质性泪道阻塞或狭窄可发生在泪道的任何部位,因而确定阻塞部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1.染料试验 双眼结膜囊内滴入2%荧光素钠溶液,5分钟后观察和比较双眼泪膜中荧光素消退情况,如一眼荧光素保留较多,表明该眼可能有相对性泪道阻塞或狭窄;或滴入2%荧光素钠5分钟后,用一湿棉棒擦拭下鼻道,若棉棒带绿黄色,说明泪道通畅或没有完全阻塞。
2.泪道冲洗 泪道冲洗常可揭示泪道阻塞的部位(图1)。采用钝圆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②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反流,为泪小管阻塞;③冲洗液自上泪小点注入后由下泪小点反流,或自下泪小点注入后由上泪小点反流者为泪总管、泪囊或鼻泪管阻塞;④冲洗有阻力,部分自该泪小点反流,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⑤冲洗液反流同时伴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图1 泪道冲洗示意图
A.泪小管阻塞,泪道冲洗液原路反流;B.泪总管阻塞,泪道冲洗液反流(下泪小管冲洗从上泪小管反流,上泪小管冲洗从下泪小管反流);C.鼻泪管狭窄,泪道冲洗液大部分反流;D.慢性泪囊炎,泪道冲洗液反流伴脓性分泌物
3.泪道探通 诊断性泪道探通有助于明确泪小点、泪小管和泪囊阻塞的部位;治疗性泪道探通主要用于婴幼儿泪道阻塞,对于成年人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不能起到根治效果。
4.影像学检查 如X线碘油造影、CT泪囊造影,可显示泪囊大小、泪道狭窄或阻塞的部位及程度。
1.婴儿泪道阻塞或狭窄 首选局部按摩。按摩方法是将食指放在泪囊区,进行有规律的按摩及压迫,每日3~4次,坚持数周,促使鼻泪管下端开放。若患者有泪囊炎表现,应在压迫后擦拭干净并点抗生素眼液,可以减轻炎症并防止炎症蔓延。大多数患儿可随着鼻泪管发育,下端开通自愈,或按摩的压力冲破Hasner瓣而痊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泪道探通术。
2.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 可用泪小点扩张器或泪道探通治疗泪小点狭窄。泪小点闭塞或缺如可施行泪小点成形术(punctaplasty),术后留置硅胶管,以对抗组织愈合过程中的瘢痕收缩,防止泪小点再狭窄或闭塞。若泪小点和泪小管完全缺如,则行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术。
3.泪小点位置异常 对于泪小点外翻,可施行泪小点下方平行于睑缘切除椭圆形结膜和结膜下组织,复位泪小点。对于眼睑松弛或眼睑外翻,施行眼睑松弛或外翻矫正术。
4.泪小管狭窄或阻塞 泪小管狭窄可用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内留置硅胶软管3~6个月。泪小管阻塞可在泪道内镜直视下进行激光、微钻、环切等方法再通泪小管或泪总管,术后置管3~6个月。
5.鼻泪管狭窄或阻塞 鼻泪管狭窄可采用泪道探通加置管术,鼻泪管阻塞施行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