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别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指在疾病自然病程中,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或喘息急性加重,超越了日常的变化,并需改变常规的药物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后果;慢性支气管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在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慢性支气管炎除了常年咳嗽咳痰外,在气候变化、理化因素刺激、感染等情况下,病情可以加重,即所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反复急性加重可加重患者呼吸道损害,逐步导致阻塞性肺病、肺心病等。
急性加重的原因主要是气道感染,大多为细菌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支原体等,如COPD患者肺功能损害明显者,其病原体可能有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菌。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则可影响肺功能,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此,可将慢性支气管炎视为COPD的高危期,而反复急性加重则是COPD的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增多,痰变脓性和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
外周血白细胞可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片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肺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如出现FEV1/FVC<70%,可诊断为COPD。按FEV1下降的程度分成4级,≥80%预计值为1级,50%≤FEV1<80%为2级,30%≤FEV1<50%为3级,FEV1<30%或FEV1<50%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为4级。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AECOPD多由细菌感染诱发,故抗菌药物治疗在COPD加重期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有痰量增多及脓性痰时,应根据COPD严重程度及相应的细菌分层情况,结合当地区常见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流行趋势尽早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表1)。如对初始治疗方案反应欠佳,应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通常轻度或中度加重者,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急性加重,除以上常见细菌外,尚可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易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应密切观察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尽早采用抗真菌感染措施。
(2)祛痰镇咳药:可选用盐酸氨溴索或溴己新。干咳或刺激性咳嗽为主可选用喷托维林。
(3)解痉平喘药:有喘息症状可选用氨茶碱或茶碱控释片。也可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
表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时严重程度分层及潜在的病原体和抗感染治疗

2.缓解期治疗
戒烟,控制职业和环境污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