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概述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为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椎供血。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有关后循环缺血的几个重要认识:
1.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TIA(即经典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梗死。
2.后循环缺血与前循环缺血(前循环缺血所致TIA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大小及动脉狭窄度)的主要原因相同,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椎病并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因而转动头部或体位变化后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不是后循环缺血。
3.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缺血一致,因而其诊断、检查、治疗及预防的策略也应与前循环缺血一致。基于以上认识,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的概念替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在后循环缺血诊断方面,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为其病变的准确定位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尤其是弥散加权(DWI)和灌注加权(PWI)MR成像,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后循环缺血溶栓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还需要明确,因此更加期待各种后循环血运的重建方法及药物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6.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栓塞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因而临床需要明确规范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的出台。
来源
动脉粥样硬化,第1版,978-7-117-14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