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食管(瘢痕性)狭窄
食管(瘢痕性)狭窄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sophageal stenosis

概述

食管狭窄一般是指食管良性疾病(不含肿瘤)或并发症引起食管腔狭窄。食管良性狭窄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原因。前者极为罕见,多为一段食管局限性增厚狭窄,或是食管黏膜有环状、瓣状隔膜;后者以瘢痕性狭窄最为多见。瘢痕性狭窄的常见原因:①损伤性食管狭窄;②食管炎(消化性,反流性)引起狭窄;③手术后食管狭窄。本文只介绍食管瘢痕性狭窄。 

类型

(一)损伤性食管狭窄

最常见的原因是吞咽腐蚀剂(强碱或强酸)引起化学性腐蚀伤,愈后形成瘢痕性狭窄。此外,食管异物(假牙、锐骨)或医源性(器械检查或治疗、放射线照射治疗)损伤虽较前者少见,但也时有发生。

腐蚀剂在吞咽过程中,对口、咽、食管和胃造成分布不同、深浅不等的灼伤,但病理变化主要与所吞腐蚀剂的浓度、剂量、停留接触食管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灼伤程度可自食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脱落直至深达肌层,出现溃疡甚至累及食管全层,导致穿孔不等。瘢痕形成期多在伤后3周左右开始,逐渐加重,经数周至数月达到最严重阶段。一般在伤后6个月,狭窄部位逐渐稳定不再变化。损伤性瘢痕狭窄的范围有的呈节段性,有的比较广泛达食管全长。狭窄部的食管组织失去正常的分层结构,由增厚的纤维组织所代替,成为瘢痕性硬管。管腔高度狭窄,在狭窄部的口腔端食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和管壁增厚。特别在腐蚀剂灼伤后的狭窄,因慢性炎症反应致食管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分离困难。食管异物或医源性损伤所致食管瘢痕性狭窄,多局限于某一节段,病情较轻。狭窄病变病程久后可并发癌变,应提高警惕。必要时做内镜刷片及活组织检查,排除恶变。

临床表现和诊断: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灼伤重者连流食或唾液也不能下咽。营养状况逐步恶化,脱水,消瘦,贫血。小儿患者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若同时有咽喉部灼伤,有时可因喉部水肿出现呼吸困难。有时食管黏膜水肿或食物块阻塞狭窄的管腔,可导致吞咽困难加重;偶尔也可因水肿消退或阻塞物脱落而症状好转。

X 线食管钡餐检查可显示狭窄的部位、程度和长度。化学腐蚀剂灼伤引起的狭窄一般呈现边缘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匀的长段狭窄。其他原因引起者多较局限,呈节段性或环状狭窄。高度狭窄的病例常不能了解狭窄的全段情况及远端食管状况。食管镜检查除可了解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外,还可排除恶变,但多半不能通过狭窄了解远端情况。

治疗:对早期轻中度狭窄可行食管扩张术,包括引线经胃造口以塑料扩张探条或金属梭形扩张探条往返式或逆行食管扩张术。扩张术需定期多次。一般在开始时1周1次,逐渐加大探条号数和延长扩张时间间距至2~3周1次。在X 线定位下采用气囊扩张术或将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扩大狭窄部,主要对节段性或环状狭窄减状效果较好。不能做扩张术的病例,应在改善全身状况后,行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手术方法有食管狭窄部切除术或不切除狭窄部仅作食管与胃或结肠旁路吻合术替代食管。食管节段性狭窄,少数病例可作局部成形术或将狭窄部切除,局部对端直接吻合术。较长段食管瘢痕性狭窄,特别是腐蚀性食管灼伤,由于食管周围粘连广泛紧密,切除术的困难较大,大多考虑不切除狭窄食管,仅作旁路术。选用胃替代食管时,由于化学性腐蚀灼伤,常致胃也同时受累,甚至造成胃瘢痕挛缩,以致难以施行高位食管胃吻合术。因此常选结肠替代食管,可上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上提径路可经胸腔、经胸骨后隧道及经皮下隧道3 种途径,后二者因不开胸,创伤小,对全身状况衰弱者尤为适用。选用的结肠段以横结肠为最多,亦有采用右半或左半结肠者,视供血血管解剖而定。一般保留左结肠动脉或结肠中动脉作为供血管。移植的结肠应以顺蠕动方向最为理想,若由于结肠或血管解剖条件所限,亦可作逆蠕动方向移植。

胃造瘘术多作为短期改善营养或经造口引线、逆向扩张食管等治疗的辅助方法。

(二)食管炎(反流性,消化性)性的食管狭窄

食管黏膜经常受酸和胆汁反流的刺激,可发生黏膜溃疡、炎症,甚至形成肉芽、瘢痕,收缩引起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决定于两个因素:①胃液和胰胆液反流入食管的次数和量较多;②食管运动活力降低,迅速将反流物排空、防止其与黏膜长时间接触的功能低下。本症常与食管裂孔疝并存,或发生于贲门手术后其括约肌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如贲门成形术或食管胃吻合术后)。狭窄多发生于食管下段,但可向上延伸。

临床表现和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有烧心感、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也可因炎症刺激纵隔,产生背部疼痛。有时出现呕血、贫血。20%病例可发生瘢痕狭窄,临床表现下咽困难和呕吐。X 线吞钡检查可观察狭窄的部位、长度、食管壁的动力状况和利用体位看反流现象。食管镜检查可确诊有无食管炎、溃疡、狭窄以及排除恶变。食管功能检查,包括食管测压、酸反流试验、酸廓清试验以及24小时的食管腔内pH监测,对确定诊断、分析其严重程度以及决定有无手术指征等有帮助。

治疗: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扩张术和手术治疗3 种。非手术治疗包括饮食调理、抗酸药物和避免平卧位加重刺激。若哽噎症状明显,在急性炎症不重时可采用狭窄扩张术,包括球囊扩张、探条扩张或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术。并有食管裂孔疝而症状严重者,多需手术治疗。若其瘢痕狭窄不严重,经修补裂孔疝后,狭窄多可经非手术治疗或扩张术治愈。反流性食管炎的手术治疗包括各种抗反流手术,必要时加幽门成形术促进排空或加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减低胃酸分泌。食管严重狭窄扩张无效时需切除狭窄。

(三)手术后食管狭窄

食管手术部位可发生不同类型的狭窄。有的是因缝线反应或吻合技术有缺点,造成吻合口局部大量肉芽组织,纤维化后挛缩形成狭窄;有的是在食管手术时已有慢性炎症或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所引起。

临床表现和诊断与(二)相似。

治疗包括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需要用手术修复者占少数。对吻合口狭窄做扩张术必须小心,因其局部不像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壁明显肥厚和纤维化,有时较小的扩张力即可造成破裂。 

来源
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978-7-117-10262-9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