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lymph node
中文别名 :结核性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即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of lymph node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淋巴结病变。全身淋巴结均可发生,其中以纵隔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结核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最常见,占80%~90%;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的慢性炎症过程。淋巴结结核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可以通过淋巴源性和血源性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
淋巴结结核作为肺外结核的一种,居肺外结核构成比首位。而颈淋巴结结核为最常见的淋巴结结核。国外有报道其患病率为60%;而国内报道其患病率高达80%~90%。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部位以右侧为多见。
(1)结节型
起病缓慢,一侧或双侧有一个或数个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散在而活动,无粘连,轻压痛。
(2)浸润型
伴有明显的淋巴结周围炎症,移动受限,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自觉疼痛和明显压痛,淋巴结肿大明显。
(3)脓肿型
淋巴结结核在化疗过程中也可以有部分形成脓肿,是肿大的淋巴结中心液化坏死所致。
(4)溃疡型
脓肿自破或切开引流长期不愈合,最终可形成瘘管或溃疡。老百姓俗称“老鼠疮”,中医称之为“瘰疬”。
(一)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继发细菌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可增快,血抗结核抗体阳性。
2.病原学检查
(1)淋巴结穿刺液涂片可查到抗酸杆菌,但阳性率低。
(2)淋巴结穿刺液培养结核分枝杆菌。
3.特异性核酸检测
核酸探针、PCR及DNA印迹杂交等可测结核杆菌DNA,基因芯片技术也已用于结核杆菌鉴定、耐药性检测、基因组分析等。
4.结核菌素皮内试验
即PPD试验可呈强阳性或新近阳转;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均可提示机体有结核菌的感染。
5.穿刺液或脓液行X-pert MTB/RIF检查
为结核病新的重要诊断手段,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快速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或CT检查
可发现肺部、胸膜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有助于诊断。胸部CT扫描可发现纵隔气管旁、气管分叉上下部、肺门部等处淋巴结肿大,中央密度较低,边缘环形强化。
2.超声检查
见多发增大的淋巴结聚集成团,轮廓清楚,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干酪脓肿时轮廓不清,出现不均匀回声区。
(三)病理学检查
淋巴结针吸或活检病理检查,符合结核病理改变,如干酪样坏死、类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朗汉斯巨细胞及肉芽肿性病变。
(一)治疗目标
及早发现结核病人,治愈淋巴结结核,防止播散全身。
(二)治疗方法
淋巴结结核抗结核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原则,以期达到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促进病灶愈合、消除症状和防止复发的目的。
1.抗结核化疗
疗程为12~18个月,可采用下述方案:
(1)2HRZE/10HRE。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10个月。常规剂量使用。
(2)3HRZE/9HRE。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3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日1次,共9个月。常规剂量使用。
(3)浅表淋巴结结核根据病情疗程不短于9个月,深部淋巴结结核(胸腔内、腹腔内)疗程应适当延长。
2.局部治疗
(1)对结节型和浸润型淋巴结结核可在病变淋巴结周围,用异烟肼或链霉素行病灶环形封闭,每周1~3次,4周为一个疗程。
(2)脓肿型淋巴结结核、寒性脓肿尚未穿破者,或并发细菌感染时,行穿刺抽脓治疗后脓腔内注入异烟肼或链霉素液冲洗。
(3)超声电导仪可进行抗结核药物的局部导入治疗。
3.手术治疗
(1)对于单纯结节型经化疗后病变无明显缩小或进行性增大者。
(2)较大较深的脓肿型及溃疡型为达到彻底治疗减少复发者。
(3)脓肿型淋巴结结核,寒性脓肿尚未穿破者,可切开引流脓液治疗。
1.自定期体格检查,发现异常肿块,及时甄别、诊治。
2.尽早发现和规律全程治疗原发病,避免病灶播散至淋巴结等部位破坏组织器官。
3.新生儿及时卡介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