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hronic hepatitis
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者。慢性迁延性肝炎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肝炎,炎症局限于汇管区,或小叶内炎症,无明显纤维化和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病原学以感染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为主,但导致急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肝炎的原因很多,例如失治、误治、过劳、饮酒等,但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主要原因。HBV,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5%~10%的乙肝患者(伴或不伴有HDV的感染)及75%的丙肝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炎,HAV和HEV感染不是慢性肝炎的病因。肝炎转为慢性化的机制不明,但病毒对细胞的直接病理作用似乎很小,尤其是HBV感染,而免疫介导的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导致肝细胞的损伤起重要作用。HGV在慢性肝炎中的作用不清楚。
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引起免疫应答,造成肝脏损害,出现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异常。正常人参与免疫应答的网络有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含有一种溶酶体,可以溶解侵入人体的病毒,HBV抗原决定簇与巨噬细胞形成抗原‐RNA复合物,后者作为信息,吸引并调动淋巴细胞(主要是NK细胞)破坏靶细胞,引起肝细胞损伤;还可分泌白细胞介素(IL‐1)及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包括0KT3、OKT4、OKT8)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在识别肝细胞表面抗原后,可起到破坏靶细胞、杀灭病毒的作用。
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①轻度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轻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有肝细胞变性,点状及灶性坏死。嗜酸性小体,汇管区有(无)炎性浸润,可见轻度碎屑样坏死;小叶结构完整。②中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中型):汇管区炎症明显,伴有中度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重,伴桥型坏死;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③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CAH重型):汇管区炎症重或伴重度碎屑样坏死,桥型坏死广泛,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多数纤维间隔,导致小叶结构紊乱,或形成早期肝硬化。
1.实验室检查
轻度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活性,胆红素等中度增加;血清清蛋白浓度和凝血酶时间正常。病原学应检测乙、丙、丁肝炎病毒标记物,若系急性发作应查甲、戊及其他病毒标记物,以确定有无重叠感染。生化指标应查ALT、Bi1、T/A、Ep、PA。轻、中、重度三型的生化指标值可参考。其他检查包括血象(尤应注意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尤应注意尿蛋白、红细胞,以查明是否有肝外表现),大便常规,必要时行肝活检。
2.影像诊断
B超、胸片及胃肠道钡餐及CT。
3.肝脏穿刺
为确诊性检查方法。
1.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
①恶心、呕吐:止吐可口服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灭吐灵)5~10mg,每天3次;或肌注20~40mg;亦可针刺内关、大陵或耳穴神门。进食过少或呕吐明显者可静脉补液。②食欲缺乏:可服多酶片(1~2片,每天3次)、胰酶(1g,每天3次)或山楂30g。亦可用鸡内金9g、谷麦芽各24g、神曲12g煎服。迎福来治疗仪辐照肝俞、期门等穴也可明显改善食欲。③肝区疼痛:可服苯海索(安坦)2mg,每天3次,亦可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芍药、枳壳、川芎、甘草、制香附);或迎福来治疗仪辐照上述穴位治疗。
2.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入血浆、清蛋白或氨基酸等。
3.药物治疗
(1)护肝、退黄药物
1)退黄:口服黄疸茵陈冲剂1~2包,每日3次,或茵技黄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各2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每日1次;盐酸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40~80mg加入葡萄糖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还原型谷胱甘肽600~1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内静滴,每日1次。其他如思美泰、苦黄注射液、茴三硫、熊去氧胆酸等均可选用;对残留的低度黄疸,可试用苯巴比妥,每次30~60mg,一日3次,4~6周为一疗程。淤胆型肝炎用其他降黄药无效时,可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降酶:血清转氨酶异常持久不降,经一般治疗至第3~4周仍无效者,可采用联苯双酯治疗,每次10mg每日2~3次服用,当ALT正常后逐渐减量,疗程不低于半年以免反跳。甘草甜素(强力新、强力宁、甘利欣)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消炎作用,用于降酶、退黄以其第三代产品甘利欣抗炎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小。甘利欣3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滴注,1日1次,疗程60天,孕妇不宜使用。也可口服西利宾胺片每次200mg,每日3次。
(2)抗病毒治疗
1)干扰素:有α、β、γ三型,用于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干扰素(interferon IFN)主要是IFNa。推荐用法:①开始时即以300万单位至500万单位,隔日1次或每周3次皮下注射。②开始时每日1次,10~20日后隔日1次或每周3次皮下注射。③开始时每日1次,20~30日后隔日1次或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以大于6个月为宜,可酌情用1~2个疗程。不良反应:发热最常见,第1次注射可超过39℃,一般在第3、4次注射后体温可正常,但也有每次注射后均有低热者。其他尚有乏力、肌肉酸痛等感冒样症状,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少数患者可能有脱发。部分患者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一过性减少,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当白细胞计数低于2.5×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停止使用。极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胆红素增高,甚至诱发重型肝炎,应予以重视。有以下情况者慎用或禁用干扰素治疗:①血清胆红素升高(大于34.2mmol/L);②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者);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重要器官病变者(严重心、肾疾病)或有神经精神病史者。
2)核苷类似物:①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前5天,每天10mg/kg加入250ml液体内静脉滴注,后23天,每天5mg/kg静滴。共28天一疗程。停药2周后可进行第二个疗程。可有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②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iclovir,ACV)对乙肝病毒的复制也有一定抑制作用。ACV剂量为每日10~15mg/kg,分2次溶于250ml液体内静滴,共60天;亦可第1周每日20~25mg/kg,后53天,每日15~18mg/kg。后者口服剂量为每天0.5mg/kg,疗程14天。③拉米夫定(lamivudine)通过抑制DNA的合成来迅速而强有力的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脏坏死炎症性病变,减少纤维化程度,长期治疗能增加HBeAg血清转换;每日仅口服1次(100mg);长期服用可很好耐受,安全性良好;主要适用于HBV复制的慢性乙肝病例。长期服用易出现病毒变异(YMDD变异,约占14%),出现HBV反跳现象;偶有全身不适或疲劳感或出现恶心呕吐,少数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有一定耐药性。④泛昔洛韦(famciclovir,FCV)该药能抑制HBVDNA的产生与转录,因而治后复发率低是其特点。口服后在体内先形成喷昔洛韦,再磷酸化后即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
(3)免疫调整药物
如胸腺素:5~10mg肌注,每天一次,疗程2~3个月。
(4)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组织修复
①强力宁:80~120ml,溶于10%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②肝炎灵:2ml肌注,每天一次,2个月为一疗程。③联苯双酯:25~50mg每天3次口服,连用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