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idiopathic pul monary fibrosis
中文别名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又称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病因不清。起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或急性加重,死亡率较高。
IPF病因未明。
IPF多发生在50岁以上患者,以男性多见。Raghu等报道,在美国,IPF发病率逐渐增高。在英国,1991—1995年IPF平均发病率为2.73/10万,1996—1999年为3.83/10万,2000—2003年上升为6.78/10万,IPF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发病率的升高并非由于社会老年化或诊断水平的提高导致。意大利学者的分类调查结果显示,IPF占DPLD的27.4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牵头的全国多中心调查资料显示,DPLD占呼吸科住院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98%,2003年为4.66%,在收治的DILD患者中,IPF占25.2%。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参与肺间质纤维化形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白介素(IL)、干扰素、内皮素‐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前列腺素I和白三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TGF‐β、TNF和内皮素‐1,它们多由肺常驻细胞或浸润的炎性细胞所释放,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使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后者在肺内沉积,导致肺泡壁和间质发生纤维化。
(一)抗炎治疗
传统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和免疫过程,减少肺泡巨噬细胞,抑制其分泌IL‐1β、TNF‐β、TGF‐β等细胞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是目前治疗IPF的首选药物。ATS/ERS推荐的方案是以糖皮质激素加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抗炎治疗。目前认为,在疾病的早期,也就是在不可逆的肺实质损害发生之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使IPF患者受益。
目前对AEIPF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为首选: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对周边型的AEIPF效果好,而对多灶型或弥漫型的治疗效果差。另外,AEIPF有透明膜形成,类似于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常见,应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如效果不佳,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应首选无创通气,氧合状态无改善时给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研究显示,即使采取了保护性的通气方案和大剂量激素治疗,AEIPF的住院死亡仍很高。AEIPF患者存在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代谢紊乱,有研究提示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可降低AEIPF患者的病死率。即使无明确感染的证据,临床通常给予抗感染治疗。
(二)抗纤维化治疗
1.吡啡尼酮
吡啡尼酮不但可阻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同时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纤维化药物。资料显示,吡啡尼酮可以延缓患者FVC下降和预防病情急剧恶化。该药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PGI2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一种类似PGI2的口服药物前列环素可以改善肺间质纤维化。
3.秋水仙碱
是一种抗纤维化制剂,可抑制巨噬细胞原性的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素释放,抑制胶原形成,调节细胞外基质,其效果与激素相似,而副作用较轻。但也有研究显示,秋水仙碱对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改善,其有效性仍需临床研究证实。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ACEI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止肺上皮细胞的凋亡有关。其临床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5.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抑制肺间质纤维化方面有一定疗效。
6.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可诱导成纤维细胞程序性凋亡,并阻止肉芽组织形成。该类药物是否有治疗作用。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证明。
7.干扰素γ
能同时调节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干扰素γ能抑制肥大产生促纤维生长因子,以及中性粒细胞衍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动物实验显示其可抑制放射线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过程。国外有报道用其治疗IPF。
(三)抗氧化剂治疗
1.N‐乙酰半胱氨酸(NAC)
谷胱甘肽是氧自由基有效清除剂,可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刺激引起的成纤维细胞增殖。NAC能通过补充细胞内GSH水平而增进GSH的抗氧化功能。
2.氨溴索
动物实验证实氨溴索可以增强肺局部抗氧化能力,减轻肺泡炎,从而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此外,氨溴索可通过减少T NF‐α生成或释放,干预纤维化形成。
(四)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对改善IPF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但对生存或死亡无明显影响。
(五)中药治疗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生成的中药如川芎、丹参、黄芪等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可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基因治疗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参与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可能对于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更有效,但其临床应用仍待进一步研究。
(七)肺移植
肺移植是终末期IPF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高额的费用和供体来源缺乏使肺移植技术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