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英文缩写
PEM
概述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特征为体重不增、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常伴全身各组织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及新陈代谢失常。PEM常伴多种微量营养素缺乏,可能导致儿童生长障碍、抵抗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等后果,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和发展也可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病因学

1.膳食供给不足(原发性营养不足)

可因战争、贫穷、饥荒等原因造成儿童营养缺乏,导致营养不良。我国儿童营养不良主要是因为喂养不当。

2.疾病因素(继发性营养不良)

消化道畸形,迁延性腹泻,急、慢性传染病,严重心、肝、肾疾病造成营养素吸收不良或消耗增加。

流行病学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低体重率为7.8%。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率高,我国部分贫困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良发生率高达30%以上。

病理生理

1.新陈代谢异常

(1)蛋白质: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蛋白质丢失过多,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以维持基础代谢。当血清总蛋白浓度<40g/L、白蛋白<20g/L时,便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

(2)脂肪:能量摄入不足时,体内脂肪大量消耗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故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主要器官,当体内脂肪消耗过多,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可造成肝脏脂肪浸润及变性。

(3)糖类:由于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多,故糖原不足和血糖偏低,轻度时症状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4)水、盐代谢:由于脂肪大量消耗,故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水肿;PEM时ATP合成减少可影响细胞膜上钠-钾-ATP酶的运转,钠在细胞内潴留,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5)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营养不良儿体温偏低,可能与热能摄入不足;皮下脂肪菲薄,散热快;血糖降低;氧耗量低、脉率和周围血循环量减少等有关。

2.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

(2)循环系统: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3)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

(4)神经系统:精神抑郁,但时有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件反射不易建立。

(5)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如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患儿结核菌素等迟发性皮肤反应可呈阴性;常伴IgG亚类缺陷和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等。由于免疫功能全面低下,患儿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血清蛋白测定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其特征性改变,但因为其半衰期长,故不够灵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不仅反应灵敏且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

2.酶活性测定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等活力下降,经治疗可迅速恢复正常。

3.其他

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皆可下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轻中度营养不良不需住院,只需对症处理,改善肠道功能,调整饮食,加强营养。在改善营养过程中各种奶制品如酸奶是很好的营养食物,易消化吸收,并促进肠蠕动,每天热卡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主要取决于胃肠道功能的耐受情况。重度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去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本处重点讲述住院患儿重度营养不良的治疗,治疗时间表见表1。

表1 住院重度营养不良儿童治疗时间表

整个治疗分3个阶段:

1.第一阶段

调整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防治低血糖、低体温、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抗感染。

2.第二阶段

纠正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1)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所有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都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采用多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纠正营养素缺乏症十分重要(表2)。

表2 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时间及其剂量

电解质/矿物质/维生素联合对严重营养不良患儿的治疗是有效的,可替代电解质/矿物质溶液和叶酸的补充,但在第1天仍应该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和叶酸的补充,并在体重开始增加时补充铁剂。

(2)开始喂养:在病情稳定阶段,患儿可以进食后应马上进行喂养,给予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以维持患儿基本的生理过程。

监测指标及其注意事项:包括进食量及食物的残留量、呕吐情况、水样便的频率和每日的体重。

患儿在稳定阶段,腹泻应该逐渐减少,水肿患儿体重应该减轻。

3.第三阶段

追赶性生长。

患儿食欲的恢复是进入康复阶段的一个信号,通常在可以进食后1周出现,建议逐步过渡,以避免当患儿突然大量进食时发生心力衰竭。在康复阶段,为达到高的摄入量和快速的体重增长[>10g/(kg·d)],需要积极的喂养方式。建议采用每100ml能量100kcal(418.4kJ),蛋白质2.9g的牛奶进行喂养。

4.其他

(1)提供感官刺激和情绪上的支持;在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中,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均有延迟。应给予:

1)温柔地呵护;

2)一个快乐、有刺激的环境;

3)结构化的游戏治疗,15~30min/d;

4)在患儿症状好转的前提下尽早开始身体活动;

5)母亲的参与(例如安抚、喂食、洗澡、游戏等

)。

(2)出院后的随访:患儿身高的体重达到90%可以认定为疾病康复,但因为生长迟缓,患儿年龄的体重可能仍然偏低。良好的喂养方法和感官刺激在家里也应该继续坚持。

1)应教会父母或带养者:①怎样频繁喂食能量和营养密集型食物;②怎样给予结构化的游戏治疗。

2)给父母或带养者的建议:①定期儿保门诊复查;②确保疫苗的接种;③确保每6个月给予一次维生素A。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1.合理喂养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2.推广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

定期测量体重,并将体重值标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来源
儿科学(第3版),第3版,978-7-117-20645-7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护理工作指南,第1版,978-7-117-23821-2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