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混合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ixed cervical spondylosis

概述

有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存在于同一个患者身上时,谓之混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尤其是病程较久的老年患者,常常是多型并发,因此在诊断上,尤其是在治疗上,应主次分明,优先处理引起患者痛苦及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变。

此型不仅在诊断上较为复杂,需与多种疾患鉴别,就是在各种组合之间,亦需从病理上搞清前后顺序和主次之分,这样方可减轻治疗上的复杂性,按轻重缓急依序处理。

病因学

随着增龄,颈椎发生退变,间盘变性脱水、椎间隙变窄、椎体间松动,椎体边缘或椎间小关节产生骨赘,或者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使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由于上述各种因素,最终导致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可能单纯受累,也可能同时受累。如钩椎关节增生明显,不仅可使椎间孔变小,卡压颈神经根,而且钩椎关节外侧、关节囊等处亦分布较多的交感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也可受到增生的钩椎关节骨赘的压迫或刺激,从而表现出神经根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或者钩椎关节在刺激颈神根的同时,向前外侧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从而在出现根性痛的基础上,也同时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表现。或者颈椎间盘向后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骨化等因素,既可压迫脊髓,也可刺激神经根和椎动脉,临床上同时出现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

总的来讲,由于神经根、椎动脉、颈脊髓、交感神经在颈部解剖上联系密切,其同时受累的情况较为多见。尤其是在颈椎病的急性期,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充血水肿较重,可同时累及两个或多个部位,表现出混合型颈椎病的症状。当急性期过后,水肿、充血减轻或消失,则症状可局限为某一部位受累的表现。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X 线检查可见颈椎广泛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或椎体节段失稳,项韧带钙化等。

必要时可行CT、MRI、椎动脉造影,经颅多普勒等辅助检查。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颈椎病具有自限性倾向,一般预后良好。只有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不当时,容易后遗不同程度的残疾。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治疗原则有所不同。由于颈椎病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在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的不同病理阶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1.卧床休息

可减少颈椎负荷,有利于椎间关节的创伤炎症消退,症状得以消除或减轻。颈托、颈围领等支具也有相似作用,但不如卧床可靠。

卧床休息要注意枕头的选择与颈部姿势。枕头应该是硬度适中、圆形或有坡度的方形枕头。习惯于仰卧位休息者,可将枕头高度调至12~15cm,将枕头放置于颈后,使头部保持略带后仰姿势;习惯于侧卧位休息的,将枕头调到与肩等高水平,这样做可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以及使颈部和肩胛带的肌肉放松,解除颈肌痉挛。

2.物理因子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作用

镇痛、消除炎症组织水肿、减轻粘连、解除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与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延缓肌肉萎缩并促使肌肉恢复。

(2)常用的方法

1)石蜡疗法

盘蜡法,放置颈后部,温度42~43℃,30分钟/次,1次/天,20次为1疗程。

2)红外线

颈后照射,距离30~40cm,20~30分钟/次,1次/天,20次为1疗程。

3)磁疗

脉冲电磁疗,颈部和/或患侧上肢,20分钟/次,1次/天,20次为1疗程。

4)直流电离子导入

可用中药、维生素B类药物、碘离子等进行导入,作用极置于颈后部,非作用极置于患侧上肢或腰骶部,电流密度为0.05~0.1mA/cm2,20分钟/次,1次/天,20次为1疗程。

5)超短波

颈后单极或颈后、患侧前臂斜对置,微热量,15分钟/次,1次/天,15~20次为1疗程。

6)微:

颈部照射,微热量,15分钟/次,每日1次,15~20次为1疗程。

7)超声波

颈后及肩背部接触移动法,0.8~1.0W/cm2,8~10分钟/次,1次/天,15~20次为1疗程。可加药物进行超生药物透入治疗,常用维生素B或氢可的松。

8)低频调制中频电疗

颈后并置或颈后、患侧上肢斜对置,15分钟/次,1次/天,15~20次为1疗程。

3.注射疗法

颈段硬膜外腔封闭疗法适用于神经根型、交感型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加皮质激素阻断感觉神经及交感神经在椎管内的刺激点,也可抑制椎间关节的创伤应激。一般为每周1次,2~3次为1疗程。本项治疗要求备有麻醉机或人工呼吸器,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要求穿刺技术熟练。

4.颈椎牵引

(1)作用

颈椎牵引是通过牵引装置对颈椎加载(应力)产生生物力学效应(蠕变)起到治疗作用的。①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卧位颈椎牵引时,颈部肌肉的肌电活动减少,肌肉的紧张降低;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③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小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小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有助于关节突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④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变突出物(如椎间盘)或骨赘(骨质增生)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

(2)方法

颈椎牵引可取卧位或坐位。一般认为在平卧位,全身肌肉放松,牵引效果较好,但卧位时阻力较大,且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进行有一定的限制,故大多采用坐位枕颌布带牵引。根据牵引时间长短有持续性牵引和间断性牵引,传统的持续性牵引多采用卧位,间断性牵引多采用坐位。

颈椎牵引可在医院或在家中由患者自行掌握。除保证牵引安全外,必须掌握好牵引角度、牵引时间和牵引重量三个要素,以达到颈椎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1)根据颈椎的病变部位来选择牵引角度

C1~4病变时,牵引角度0°,C5~6病变时,牵引角度15°,C6~7病变时,牵引角度20°,C7~T1病变时,牵引角度25°。

2)牵引时间

有关实验数据表明:牵引时间太短不能发挥牵引的力学效应,时间过长也没有必要,而且还能产生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痛、心悸、胸闷、恶心等不良反应。一般认为每次牵引时间以10~30分钟较为合适,1~2次/天,每20~30次为1疗程。可根据需要牵引1~2个疗程。以往把10~30分钟的牵引时间认为是间断牵引,23~24小时的卧位牵引时间是持续性牵引,但患者较难坚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牵引时间的控制更方便。目前将以往的间断性牵引也分为2种方式:在10~30分钟的牵引时间内重量一直不变的称为持续性牵引,在10~30分钟的牵引时间内重量发生变化的(如牵引力持续10秒,然后放松5秒)称为间断牵引。

3)牵引重量

一般以5kg开始,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发达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每隔3~5天增加1~2kg。如症状有改善,可维持此重量,如果无改善,可继续增加,最大牵引重量可以按体重的1/8~1/12计算或12~15kg。若牵引重量过度(超过20kg),可能造成肌肉、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卧位持续性牵引时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到4~6kg,每2小时休息10~15分钟,症状缓解后牵引重量可适当减少。在牵引时配合其他方法,如局部热敷、红外线辐射治疗等效果更佳。

5.手法治疗

(1)作用

可疏通脉络,减轻疼痛、麻木,缓解肌紧张与痉挛,加大椎间隙与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及小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ROM等。

(2)种类

1)推拿

治疗前对患者的病情应有全面的了解,手法要得当,切忌粗暴。在颈、肩及背部施用揉、拿、捏、推等手法。常取的穴位有风池、太阳、印堂、肩井、内关、合谷等。每次推拿15~20分钟,1次/天。推拿治疗颈椎病对手技的要求高,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其方法、手法差异较大,进行颈部拔伸、推扳等动作必须要由有经验的术者操作。

2)关节松动术

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手法主要有拔伸牵引、旋转、松动棘突及横突等

①拔伸牵引:常用于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上段颈椎和中段颈椎病变用中立位牵引,下段颈椎约20°~30°牵引,持续15~20秒,休息5秒,重复3~4次。

②旋转颈椎:患者去枕仰卧,颈部放在床沿,术者站在床头,一手四指分开放在患者健侧颈枕部,拇指放在对侧,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前臂放在耳前,使患者头部位于术者的手掌、前臂和肩前,操作时躯干及双手不动,双前臂向健侧缓慢地转动患者的颈部。

③松动棘突:分垂直松动和侧方松动两种,对于颈椎因退变引起的活动受限和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特别有效。

④松动横突及椎间关节: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放在患侧横突背侧和棘突与横突交界处进行操作,对于颈部活动受限的患者效果较好。

6.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的形式很多,但治疗原则是相同的,即通过颈背部的肌肉锻炼,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通过颈部功能练习,可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范围,防止僵硬;并可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解除肌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萎缩。治疗应根据病情不同阶段区别对待。在疾病急性期可在药物治疗或物理因子治疗的同时,进行小运动量的主动运动;在慢性期或恢复期应积极进行较大量的主动运动。

7.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目的主要是消炎止痛,目前选用非甾体类镇痛剂。一般不宜用强烈止痛药,如吗啡类药物。中医药的活血化瘀、疏经活络类中成药也有一定效果。

8.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经合理的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或反复发作,并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而且同意手术治疗。

2)神经根性剧烈疼痛,严重地影响生活,保守治疗2周以上仍不减轻。

3)上肢某些肌肉,尤其是手内在肌无力、萎缩。经保守治疗4~6周后仍有发展趋势。

(2)治疗原则

脊髓型颈椎病容易引起肢体不同程度的残疾;脊髓长期受压迫及反复刺激,非手术治疗效果不良。因此,一旦诊断明确,应手术治疗。然而,受压较轻,病程较短,症状不重者也可以保守治疗,需要定期随诊;一旦病情加重,仍应进行手术。

手术目的是解除脊髓压迫,获得颈椎稳定性。老年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慢性肝炎及心、肾功能不全者不宜手术治疗。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骨科康复学,第1版,978-7-117-08981-4
中医药治疗颈痛,第1版,978-7-117-04796-8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