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慢性颌下腺炎
慢性颌下腺炎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Kuttner瘤

英文别名
chronic sclerosing sialadenitis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Kuttner tumer
概述

慢性颌下腺炎为常见颌下腺病变,由于发作后部分患者的颌下腺肿大,质地较硬,不能完全消退,在国外文献上常称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chronic sclerosing sialadenitis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或称Kuttner瘤(Kuttner tumer)。也有部分慢性颌下腺炎表现为颌下腺反复肿胀,发作时肿大,缓解期完全消退。

病因学

慢性颌下腺炎约半数以上是由颌下腺涎石引起,少数患者有口底受伤,如鱼刺扎破口底史,愈合后瘢痕挛缩,导管狭窄有关。涎石的形成最早可能由于唾液内电解质成分异常,唾液的粘稠度增加,上皮脱落或异物在导管内,电解质沉积在上,由小到大逐渐形成涎石,随着病变的发展,唾液排出受阻,引起逆行感染,造成腺体炎症改变,腺体变性,实质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破坏腺实质由增生的纤维组织修复。Seifert报道其病理变化由轻到重表现为从导管周围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到弥散性淋巴细胞浸润;导管周围纤维化到导管周围有明显玻璃样物包绕,腺实质萎缩。最后腺实质大部分由明显增生纤维组织代替,腺体较硬,导管系统大多被破坏。此外,有学者对其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研究,早期导管周围有分泌IgA的浆细胞增加,以后IgG浓度也上升,提示随病变进展,可引起颌下腺自身免疫性组织破坏。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慢性颌下腺炎怀疑结石引起者,先拍平片检查有无阳性结石,怀疑主导管前段结石者拍下颌横断片,后部结石拍颌下腺侧位,怀疑轴柄角结石可拍颌下腺后前斜位。如果未发现阳性结石,宜行颌下腺造影检查,用特制涎腺造影插管插入主导管后注入60%泛影葡胺1.5~2ml,拍颌下腺侧位及舌尖酸刺激后拍5分钟排空片。颌下腺造影上常表现为主导管呈腊肠状扩张不整,局部可狭窄,狭窄后方导管扩张,累及分支导管,在导管系统可见造影剂充盈缺损,缺损后方导管扩张不整。这种充盈缺损多为阴性结石(图1)。经酸刺激后充盈缺损可向导管口方向移动,后方造影剂阻塞滞留。

图1 右侧颌下腺造影示颌下腺主导管不规则扩张不整,波及到分支导管,主导管腺内段中部见充盈缺损示阴性结石,后方导管扩张明显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病变早期可通过自后向前按摩颌下腺,颌下腺内结石可自行排出导管,病变可痊愈。位于主导管前段的结石,亦可通过口底切口取出结石后痊愈,但结石位于后部及腺体内及病变发展到腺体破坏,变硬者,常需切除颌下腺。

来源
涎腺疾病,第1版,978-7-117-04691-0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