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中文别名 :上段胆管癌;近端胆管癌; Klatskin瘤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由Klatskin首次提出,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60岁以上患者多见,约占胆管癌的60%以上。
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术
20世纪初,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逐渐从最初的放置支架姑息性治疗和体内胆肠旁路手术向根治性切除术转变。早期经典的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包括局部胆道的切除和肝管空肠吻合术。该术式R0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高。在Ito等人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其回顾相关医学文献后认为R0切除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以及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切口边缘肿瘤细胞学阴性有助于改善预后。
但是,局部胆管切除术并不是肝门部胆管癌一种良好的根治性术式,除非是治疗微小乳头状Klatskin瘤仅局限于胆管壁(Tis 和 T1,AJCC 肝外胆管癌分期)且未浸润左右肝管分叉处(1型,Bismuth-Corlette 分型)。胆管癌的扩散模式是沿着胆管纵向浸润,平均长度为6~10mm,并沿胆管黏膜浅表扩散,平均长度为10~20mm。因此,手术切缘距浸润型肿瘤边缘>1cm、距乳头型和结节型边缘>2cm,才能实现R0切除。而且,大约75%的肝门部胆管癌伴神经侵犯(一个预后不良的因素),80%侵犯肝实实质,30%侵犯门静脉,约45%有淋巴结转移。
为了达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更高的长期生存率,外科治疗的方法需要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