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莫氏(Mobitz)Ⅰ型;文氏现象

英文别名
Wenckebach phenomenon
概述

二度房室阻滞心房的激动间歇性地不能下传,使室律不规则。二度阻滞程度常以P波与能下传的P波(QRS)之比以量化,如3∶2或5∶4;Mobitz又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图1)。Ⅰ型为P‐R间期的进行性延长,最后P波不能下传使QRS脱落,在Ⅰ型周期中至少要有三个P波或3∶2之比。在脱落的间歇R‐R间距短于下两个心动,间歇后的第一个P‐R间期为最短,典型者第二个P‐R间期延长最显著,以后续有增长,但增长程度愈益减轻,每一R‐R间距等于窦性心动周期加P‐R间期增长数,所以R‐R间距在阻滞前有进行性的缩短。但亦可有非典型者,P‐R间期的延长呈非规律性。在阻滞发生前常有特长的P‐R间期。心率和呼吸似与以上情况无关,但非典型的情况常发生于轻度阻滞(6∶5或更轻)。与Ⅱ型的区别主要为能下传的P‐R间期不固定。二度Ⅱ型阻滞为间歇性的阻滞发生于某一激动,能下传者P‐R间歇固定不变,此型多有病理意义。电生理检查大多Ⅰ型阻滞发生于房室结,而Ⅱ型在结以下(在房室束或其下)。常规心电图检查有二度Ⅰ型者不多见,在运动员中较常见,24小时心电图上约有3%~15%正常儿有此现象,多在夜睡后,伴有其他迷走兴奋的表现。运动等心率增快时即不见。二度Ⅰ型阻滞多无后患,但有少数可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查不到心脏病的迹象。大多数Ⅱ型是在常规心电图上发现,当未有Ⅱ度时多已有Ⅰ度阻滞。运动和松解迷走神经也可使房室传导增进,所以这些方法不能将功能性的迷走张力增强区分开来。二度Ⅰ型在小儿心脏正常者多属良性,如随访,监察未有进展即可。

另有一种房室阻滞为2∶1阻滞,每隔一冲动不能由房传至室,P‐R间期固定不变。此型既非Ⅰ型又非Ⅱ型的二度阻滞,可在正常小儿的24小时心电图上出现,此现象可为迷走张力增强所致,如有更重的阻滞(3∶1或更重)应进一步检查。

图1 各种房室传导阻滞

病因学

风湿性心肌炎、洋地黄毒性反应、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2.药物: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3.疑为重症心肌炎者,按心肌炎治疗。

来源
小儿心脏病学 ,第3版,978 - 7-117-06698-9
援疆实用儿科手册,第1版,978-7-117-15489-5
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内科诊疗常规(第2版),第2版,978-7-117-22613-4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