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tricture of the ureter
输尿管狭窄(stricture of the ureter)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将输尿管狭窄分为两类:①先天性输尿管狭窄;②继发性输尿管狭窄。
男女发生率无明显区别。临床上主要表现上尿路梗阻症状。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是由于胚胎发育第五周前中肾管发育不良引起壁层肌肉螺旋结构的改变而引起。好发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pelviureteric junction obstruction,PUJO),少数狭窄段发生于输尿管中段,并可见狭窄处以上的输尿管肌层有增生和肥厚。
继发性输尿管狭窄,是由于各种感染(包括结核)、结石等长期刺激输尿管黏膜造成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所引起的狭窄,常发生于输尿管三个生理性狭窄,以及输尿管腔外病变的压迫牵拉部位等。
完全性的输尿管狭窄,因阻塞尿流而导致严重肾积水。但不完全性输尿管狭窄,由于减慢了尿液的排泄,也同样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肾积水。
1.B超
可了解肾积水的程度。利尿性B超及同步电视录像监测利尿性IVU的应用,可鉴别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肾积水。
2.KUB及IVU
观察有无结石,两肾影大小,以判断有无肾积水存在。IVU可观察输尿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肾功能情况和肾积水的程度。
3.逆行性尿路造影
通过膀胱镜,直接将输尿管导管插至狭窄处并造影。若输尿管导管插管失败,肾盂积水明显,IVU仍不能明确诊断,可行经B超定位穿刺顺行造影。
4.MRU
MRU对输尿管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有帮助。
5.核素肾图
显示梗阻曲线图象,并可显示分肾功能。利尿性肾图对明确早期病变、判断轻度肾积水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很有帮助。
对体检或偶尔发现的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如无尿路感染、梗阻或尿失禁等症状,以及无严重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尿液反流等并发症者,一般不需治疗,可定期复查泌尿系B超以观察。若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及肾盂输尿管严重积水、反复感染、尿液反流等,则应手术治疗。
根据肾脏功能及合并畸形情况,可采用开放或后腹腔镜下手术方式。
1.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如上半肾功能良好,出现梗阻、反流及临床症状者,可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2.输尿管肾盂吻合术
对于非完全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者,如上半肾功能好,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并有症状时,可行输尿管肾盂吻合术。
3.上半肾及上输尿管切除术
适用于上肾部功能丧失、上输尿管迂曲扩张、异位输尿管膨出引起尿路梗阻及感染等临床症状者。
4.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常合并输尿管口膨出、输尿管异位开口等畸形,具体手术参照相关词条
输尿管膨出中80%来源于重复的上半肾,切除上肾部分及相应的大部分输尿管,输尿管膨出瘪缩,从而解除下尿路梗阻及继发的泌尿系感染。如术前无输尿管反流,上尿路手术后需再手术者约为20%,主要原因包括上输尿管残端及输尿管膨出残余感染、下输尿管反流等。术后少数患者肾上极局限性积水合并感染时,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经脊肋角穿刺抽液;无感染者则随访,3个月后多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