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肛周湿疹
肛周湿疹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erianal eczema

概述

肛周湿疹(perianal eczema)是专指发生于肛门周围皮肤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湿疹的一种类型。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口及其周围皮肤,但也有累及臀部、会阴及阴囊等处,临床上具有多形性皮损、明显渗出倾向、反复发作、病程不定、经久不愈及易复发等特点。湿疹是根据皮损的临床特点和形态学特征来命名的疾病,它包含了一群疾病。许多有湿疹样表现的疾病,一旦查明原因,即按独立的疾病进行处理,例如接触性皮炎。

病因学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多由于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所致,其他影响因素亦较多,常常难以追寻和去除。

(一)内因

1.体质与遗传

病人具有过敏体质是本病的主要因素,个体素质及健康状况可以导致其对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许多物质过敏,有些病人改变环境、经过锻炼、体质增强后,再接受以往刺激因子,可不再发生湿疹,说明湿疹的发生与体质有密切关系。本病与遗传基因也有一定关系,遗传性过敏体质对致病因子有较高的敏感性。

2.精神因素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精神紧张、失眠、焦虑压抑、过度劳累等,常可诱发湿疹,或使症状加重。

3.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胃肠功能紊乱可造成黏膜的分泌物吸收功能失常,使异性蛋白或过敏原进入体内而发生湿疹。

4.内分泌紊乱

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糖尿病等也易并发湿疹。

(二)外因

包括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例如创伤、摩擦、人造纤维、局部环境的湿热或干燥、尘螨、食物中的鱼虾蟹等。在肛肠专科疾病中,痔、直肠脱垂、肛瘘、肛管上皮缺损、肛门失禁等疾病的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也可引起湿疹。

发病机制

肛周湿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多认为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有些往往无明确的过敏原,说明病人反应性的改变,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理学

病变部位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少数可累及会阴部。根据湿疹发病的不同阶段,可见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等多形性皮损,常成对称性分布。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肛周湿疹的治疗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治疗

1.寻找病因

尽可能对病人的工作环境、饮食习惯、嗜好及思想情绪等方面作深入的了解,寻找潜在的病因,并对全身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有无慢性病灶、内脏器官疾病及肛门直肠疾病。

2.避免刺激

避免各种可能致病的外界刺激,如过度的搔抓、洗拭,潮湿,积汗,皮毛制品,刺激性的食物等。

(二)外用疗法

1.急性期红斑、糜烂、渗出以1∶20醋酸铝液湿敷,每日2~3次,如渗液过多可持续湿敷。

2.亚急性期可选用油剂、霜剂、糊剂,如氧化锌糖皮质激素霜。

3.慢性湿疹选用软膏剂、糊剂或加焦油制剂,小范围慢性湿疹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三)内服治疗

1.抗过敏

常选用组胺类药物以止痒,必要时可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或配服镇静药。因湿疹多在夜间瘙痒剧烈,服药时间可在晚餐后或睡前;急性或亚急性泛发性湿疹时,可予5%溴化钙、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溶液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10ml,10次为一疗程。

2.抗生素的应用

当合并广泛感染者则应配合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3.慎用激素

糖皮质激素虽对消炎、止痒及减少渗出的作用较快,此药口服和注射一般不宜使用,停用后很快复发,长期应用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老年病人滥用糖皮质激素后,易发展成继发性红皮病。

4.维生素及调节神经功能药物

此外,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亦有帮助。

(四)注射治疗

有人配制蓝罗液(由亚甲蓝、甲磺酸罗哌卡因、2% 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注射液配合成混合液)在肛周湿疹皮损内呈扇形皮下注射,疗效可靠。

预防

1.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2.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鱼、虾、咖啡等,不抽烟、饮酒。

3.肛门最佳清洁剂是水,冷水冲洗后再用烘干器干燥,对肛门湿疹的预防和治疗颇有益处。勿用热水或肥皂水清洗,不乱用止痒药物。

4.治愈后应避免各种外界不良刺激,以免复发。

来源
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1版,978-7-117-19813-4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