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刺激物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反应。本病专指发生于肛门及其周围的一种炎症反应,多数由于反复接触,而演变成慢性病程,肛门瘙痒是其突出的症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接触性皮炎。
肛门周围皮肤比较薄弱,缺乏强韧的角质层,而且神经末梢丰富,因此这一区域对刺激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诱发本病的刺激因素很多,往往不是单因素致病,常见的有:
1.粪便污染
由于粪便直接与肛门部皮肤接触,所以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强调了粪便和渗出液作为刺激性接触因子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而排便次数的多少与本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在腹泻时粪便中的化学物质、生物物质都能刺激皮肤,有研究指出,腹泻时肛门皮肤的瘙痒或灼热感主要是由于强碱性稀便引起,此时病人的粪便pH值与本人肛周皮肤pH值持平。亦有研究显示,接触粪便后出现的皮肤瘙痒在清洗皮肤后可以消退,肛门瘙痒是粪便接触的刺激效应而不是过敏反应。
2.体液和黏液浸渍
被认为是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肥胖体型者深在的臀沟,严重的内痔、直肠脱垂或子宫脱垂合并黏液渗出,阴道炎病人白带增多,将在局部形成持续浸渍的环境,长期刺激肛周皮肤而发病。着装不良,窄小而粗糙的内裤,导致体热和汗液不易散发,也可刺激肛周皮肤发生炎症反应。
3.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
肛门括约肌张力低下,因反复的粪便渗漏污染肛周皮肤而致病。在接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病人中,因为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在术后早期也有较高的发病率。
4.粪便潴留
有研究发现本病病人多伴有排便不尽、粪便潴留病史。
5.食品因素
食品的成分可以直接发挥刺激作用,亦可以通过影响粪便的组成和排便次数,间接刺激肛周皮肤。常见的食品有乳酪制品、啤酒和辣椒等。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质,积极对症处理。
(一)病因治疗
1.治疗肛门直肠和妇科原发疾病
必要时手术切除脱出的内痔、脱垂的直肠或子宫,积极处理肛门失禁和阴道炎。
2.降低排便的频率和改善大便的性状
对有稀便的病人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而改善排便,中医药疗法亦可提供更多的选择。
3.清洁灌肠
对直肠有残留稀便附着的病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病人以及括约肌功能不全的病人,用温生理盐水100ml/次低压灌肠,使直肠壶腹部保持清洁状态,可以减少因为残便渗漏造成的污染。夜间瘙痒加重,影响睡眠的病人在睡前也可试用。建议指导病人学习、掌握该方法,居家时使用洗耳球进行灌肠。
4.隔离污染物
对患有肛门及妇科原发疾病如内痔脱出、直肠或子宫脱垂、肛门括约肌松弛等有渗漏污染的病人,日常使用消毒棉块垫在肛门口,及时吸附漏出或渗出的污染物,并经常更换棉块。对有胃肠功能紊乱,每天多次排出稀便者,于便前在肛管和肛周皮肤涂抹氧化锌油,有助于隔离污染物。
5.改善肛周浸渍环境
每次排便后用清水冲洗肛门,用吹风筒吹干清除潮湿,局部涂上滑石粉或爽身粉,营造出干燥清洁的环境。
(二)药物治疗
1.镇静剂
镇静剂有助于提高瘙痒的阈值,常用于合并失眠的病人。
2.局部治疗
急性期红肿明显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
3.注射疗法
适用于瘙痒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病人。注射的液体是10ml 1%亚甲蓝+5ml生理盐水+7.5ml 0.25%丁哌卡因与肾上腺素(1/200000)+7.5ml利多卡因。病人静脉麻醉后,取俯卧折刀位进行皮内和皮下注射,覆盖整个瘙痒区,近期疗效满意,随访2~5年,症状有实质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