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ute lumbar sprain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惊腰”等,多数致伤原因是在劳动、运动时遭受巨大暴力冲击,或姿势不良,精神准备不足,有时虽有准备,但因所搬物体过重、过远,以及意外伤、滑倒踏空等。机体遭受难以承受的外力作用,使腰部的肌肉筋膜、肌腱和韧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继之产生水肿、炎症、肌肉痉挛等,导致以腰痛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急性腰扭伤多见于腰背筋膜、臀筋膜、骶棘肌和臀大肌的附着点,髂腰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纤维环等处不同程度的扭伤。
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变化差异很大,根据胸腰椎和腰骶段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损伤(单纯性)和不稳定性(复杂性)损伤。前者是指单纯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的扭伤;后者是指有腰椎和主要韧带损伤的腰扭伤,腰椎稳定性受到破坏。
X线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多为阴性,某些损伤如黄韧带、棘间韧带损伤,局部照影可无异常分布,但可见明显的肌肉挛缩。
近年来,临床上一般以局部阻滞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继之以休息、推拿、按摩、理疗、镇痛的联合疗法,多可取得满意效果。
1.腰部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疗法
多选择以疼痛部位神经支配区为中心的脊椎间隙为穿刺部位。如高位腰痛,可取T12~L1间隙;中位腰痛可取L1~3间隙;低位腰痛,可取L3~5间隙;骶部痛取L5~S1间隙。穿刺成功后,注药可灵活掌握,一般以给予0.5%~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5~10mg或泼尼松25~50mg或利美达松4mg等)总用药量在10~20ml为妥。治疗注药后先取平卧位观察2h后方可搬动。每3天1次,一般3次可治愈。此疗法多需在有条件的单位施行,应严防“全脊麻”、椎管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患者可采用硬膜外间隙置管法,注入止痛复合液(1%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吗啡2mg的混合液)治疗,直至治愈后拔除导管。
2.局部阻滞疗法
是急性腰扭伤急性期最基本的在门诊即可施行且有效的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选5号长针头,取压痛明显的中心部位脊椎间隙点,使用0.25%丁哌卡因注入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及皮下各2ml,再向左右两侧腰大肌方向各注2ml共12ml。如注药准确,疼痛可立即消失,活动自如;如有疼痛可重复注射,一般2~4次多可治愈。本法适用于中度疼痛者。
3.局部痛点注射
取俯卧位,让患者找出痛点,以痛点为中心注射1%普鲁卡因局麻药加强的松龙50mg的混合液15~20ml,向痛点中注入5ml,然后向上、下、左、右各注2~3ml,多可立见成效。必要时可重复注射,本法适用于轻度疼痛者。
4.休息
急性腰扭伤患者一般要求取自由体位卧硬板床休息,以不痛或疼痛减轻为宜。卧床时间以患者感觉疼痛基本缓解或完全消失为止。
5.推拿、按摩、理疗
推拿、按摩适用于急性期过后,理疗在急性期便可以辅助阻滞疗法同步进行,多可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6.镇痛药的治疗
根据患者轻、中、重及疼痛的情况,可选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必要时用可待因,对剧痛者亦可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治疗,如哌替啶、吗啡等,但应注意避免成瘾。近年生产出许多非麻醉性镇痛药,如喷他佐辛(镇痛新)、曲马多、镇痛定缓释片等,均可优先考虑使用。一般认为使用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促使肌痉挛和水肿消失,有时还可长期消除疼痛。
7.镇静药的应用
通常认为急性腰扭伤存在腰肌痉挛,服用适量镇静药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一般选用安定片5~10mg,每晚1次口服,连服7d,对外伤时受惊吓的患者,更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8.中药治疗外用药
风痛灵膏贴患处,正红花油倒手心少许,在患处涂抹后揉搓至发热。内服药:跌打丸、伤痛宁、舒筋活血片、七厘散等均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