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新生儿低钠血症
新生儿低钠血症
概述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130mmol/L,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钠缺乏和/或水潴留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体液和体钠总量可以正常、减少或增加。低渗综合征均伴有低钠血症,但低钠血症的血浆渗透压亦可增高(高血糖症)或正常(高脂血症或高蛋白血症),即假性低钠血症。

病因学

1.钠缺乏

钠摄入不足和/或丢失增多,只补充水或低盐溶液,致失钠性低钠血症。

(1)孕妇对胎儿的影响:孕妇妊娠高血压时用低盐饮食,或在产前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连续应用利尿剂,致胎儿利尿、体钠总量减少。

(2)早产儿:早产儿尿失钠较多、生长迅速,每天需钠量较大,而人乳含钠仅7mmol/L(牛乳约含22mmol/L),由于早产儿哺乳量少,故如长期仅以人乳喂养、不另外补盐,则在生后2~6周时常发生低钠血症。尤以VLBWI为甚。

(3)丢失增加:皮肤丢失,如烧伤。胃肠道丢失如腹泻、肠瘘、外科引流及肠梗阻等。泌尿道丢失,使用利尿剂,失钠的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病综合征(利尿期)及肾脏髓质囊性病等。

(4)脑脊液引流。

(5)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缺乏: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假性醛固酮缺乏症等。

2.水潴留

水摄入过多和/或排泄障碍,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

3.体内钠重新分布

如钾缺乏时细胞内液失钾,钠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液,使血钠降低。

4.假性低钠血症

如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主要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恢复血清钠。治疗方法因原发病而异。治疗的目的首先是解除低钠血症的危害,使血清钠恢复到120mmol/L以上,而不是在短时间内使之完全恢复正常。纠正低钠血症的速度取决于临床表现。

1.失钠性低钠血症

(1)补充钠盐使血清钠及现存体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所需钠量(mmol/L)=(140-患儿血清钠)×0.7×体重(kg)[其中0.7×体重(kg)=体液总量]。

(2)先补计算量的1/2,是否继续补充及补充剂量取决于治疗后的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补足。若同时存在脱水和异常损失(如腹泻等),可将纠正脱水和补充正常及异常损失所需溶液分别计算共同给予。

(3)中度脱水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脱水者需首先扩容,最初8~12小时滴速稍快[8~10ml/(kg·h)],使脱水基本纠正,血清钠恢复到>125mmol/L。

(4)如存在明显的症状性低钠血症需紧急给予3%NaCl静脉滴注,使血清钠较快恢复到125mmol/L[提高速度1mmol/(L·h)],所需3%NaCl(ml)=(125-患儿血清钠)mmol/L×0.7×体重(kg)÷0.5[其中3%NaCl 1ml=0.5mmol]。

(5)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儿需给予皮质醇和盐皮质激素,单纯性醛固酮合成不足者补充盐皮质激素,按各疾病处理。停用利尿剂。

2.稀释性低钠血症

(1)为使血清钠和体液渗透压及容量恢复正常,需清除体内过多的水。体内过剩水量(L)=[(140-患儿血清钠)mmol/L×0.7×体重(kg)]÷140mmol/L[为正常血清钠的平均浓度140mmol/L]。

(2)限制水摄入量,应低于生理需要量,并适当限制钠摄入量及应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以加速水和钠的排出。

(3)有明显的症状性低钠血症时需给予3%NaCl使血清钠提高到125mmol/L,同时应用利尿剂。效果不佳者,必要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

(4)如血清钠恢复正常后,可试着增加进水量。如血清钠下降,尿渗透压仍高,仍需限制进水量;若血清钠正常,排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提示SIADH已消除。

(5)密切进行临床观察,监测体重变化、出入水量、血气、血清电解质、血浆及尿渗透压、尿钠含量等,随时调整治疗。

来源
儿科急诊医学手册,第1版,978-7-117-21001-0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