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inhalation injury
中文别名 :呼吸道烧伤
又称呼吸道烧伤。较常见,尤多见于有头面部烧伤者。大多数为吸入火焰、干热空气、蒸汽、有毒或刺激性烟雾或气体所致。故包括了热力的作用和烟雾中有害气体的化学损伤作用,严重者尚有全身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此类损伤多发生在密闭空间的爆炸性燃烧,衣着燃烧后站立或奔跑呼叫,以及长时间处在密闭火灾现场等情况,为高温液体或化学物质直接灌入呼吸道引起,例如掉入沸水或化学药物池中,液体灌入呼吸道。
由于烧伤部位的不同,吸入性损伤可分为三类。①轻度:烧伤在咽喉以上,表现为口鼻、咽黏膜发白或脱落、充血水肿、分泌增多、鼻毛烧焦、刺激性咳嗽、吞咽困难或疼痛等。②中度:烧伤在大支气管以上,除有上述轻度症状外尚有声嘶和呼吸困难,早期痰液较稀薄,往往包含黑色炭粒。肺部听诊一般较清晰,偶有哮鸣或干啰音。严重呼吸困难经气管切开后往往多可改善。③重度:烧伤深及小支气管以下,除上述症状外,呼吸困难发生较早而且严重,往往不能因气管切开而改善,肺水肿出现亦较早,肺部呼吸音减低并有干湿啰音。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及时发现肺水肿、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伤后气管痉挛和黏膜肿胀,可使气管腔变窄。因此,气管的异常X线影像常出现较早,可作为吸入性损伤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伤后24小时内,上呼吸道损伤者的X线检查大多无肺实质损伤的表现;但下呼吸道损伤的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则可见到密度较低的斑片状稀薄模糊影,若病情未继续进展,此类阴影在3天内可消失。若发生肺水肿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则可出现相应的X线改变。
133Xe几乎不溶于水,物理半衰期为5.3天,生理半衰期仅为30秒,静注后经过肺循环1次,绝大部分由肺泡逸出,故可进行胸部扫描,计算其完全排除时间。但133Xe肺扫描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为5%~6%。另外,过度通气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7%~8%,且需搬运患者至核医学室,实际应用困难较大。此外,133Xe肺扫描不能准确地反映吸入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故不便常规应用。
计算机X 线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吸入性损伤的诊断也有辅助作用。CT能清晰地显示气道形态、气管内分泌物、肺部炎症、肺水肿,特别是对伤后X 线及133Xe肺扫描检查难以发现的一些非节段性肺不张,CT显得特别敏感。MRI对肺水肿的诊断也非常敏感。但此类检查必须搬运患者,故只能作为疑难患者的辅助检查手段。
由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观察自鼻咽部至四、五级支气管黏膜的损伤情况,因此是目前诊断吸入性损伤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既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操作也可在床旁进行,安全、简便。缺点为:①患者仍有一定的痛苦。②于头颈部严重烧伤患者,插管较困难。③目前的纤维支气管镜看不到四、五级以下的小支气管。
临床上应结合以上检查方法以准确掌握病情。
吸入性损伤经确诊后,应迅速进行处理。轻度者主要是局部清洁,可用过氧化氢等进行清洗漱口。中度者除局部清洁外,应密切观察,如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呼气困难时,应尽早行气管切开,给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度者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并进行间断加压给氧或人工辅助呼吸。并给予利尿、解痉、辅助心力等药物,必要时可全身应用激素,多巴胺或小剂量血管扩张药物可以减少肺血管痉挛。可加用大剂量的山莨菪碱,除解痉外,尚可改善微循环状况。全身应用抗生素。为了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道护理,尤其是在气管切开以后,十分重要,要严格无菌技术、保持黏膜湿润、应用有效抗生素及小剂量激素等以解痉并控制局部炎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操作应轻柔,尽量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如有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不易吸出,可用支气管镜吸出或行支气管内灌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