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虱病
虱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ediculosis

概述

虱病是由人体寄生虱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属传染病。人虱是在自然条件下专吸人血,整个生活史必须在人身上完成的昆虫。根据虱的种类及其特定的寄生部位,虱病可分成:头虱病(或头皮虱病);体虱病(或衣虱病);阴虱病。

流行病学

(一)分布与流行

虱病呈世界性分布。从公元前6900~公元前6300年,居住于邻近死海的一洞人的头发上发现头虱,证实史前人就患虱病。我国出土的3785~3975年前的楼兰女尸,每根头发上几乎都有头虱卵,说明近代虱病的普遍性和古代人感染的严重程度。20世纪60年代,全球虱病感染数每年达亿万人。美国每年大约600万~1200万儿童感染头虱(1986年)。估计我国每年虱病患者约有3亿(1995年)。

(二)流行环节

1.传染源

虱属于虱目,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永久性寄生吸血昆虫。虱体小无翅、背腹扁平、足粗壮,跗节只有1节,1爪。寄生于人体引起虱病的有3种,即虱科中的头虱和体虱及阴虱科的阴虱。体虱和头虱的形态区别较小合称人虱(图1),与阴虱差异明显,阴虱形态结构似体虱,但体短似蟹形,体长度与宽度约相等,腹部宽短(图2)。生活史分为成虫、若虫和卵3个时期(图3)。虱成虫活时末吸血为灰白色,死后呈棕黄色、棕褐色等程度不一。若虫除大小和外生殖器末形成外,形态与成虫相似。虱初产卵棕色、空壳卵白色,俗称虮子。成虫羽化后1天内进行交配,24小时后即可产卵,卵孵化期为7天左右。若虫在吸血条件下,11天可完成第1~3期若虫发育蜕皮过程。成虫寿命最长8周。成虫和若虫一般1天需要吸血4~5次。头虱生存的生境窄而脆弱。

图1 体虱

图2 阴虱

图3 人虱生活史

3种人体寄生虱的宿主是人,虱的一生适应于人的体表。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以保证其生长和繁殖。头虱完全局限寄生于头皮。体虱除头部外几乎全身性寄生,主要集中在肩以下至胸部区。少数在生殖器、腹股沟、大腿内上区,严重感染时可见于耻骨区、腋下和小腿。阴虱主要在阴阜区、腋下区和肛毛区,少见于会阴区、大腿。

头虱和体虱需要经常地吸血,但仅在取食吸血时才到皮肤上去。阴虱吸血时,吸喙上的钩状齿外翻刺入并固定于皮肤,叮咬点常可产生浆液性的水疱。头虱和体虱一生交配多次,而阴虱仅1次。交配后在2~3天内即产卵,直至死前1~2天。头虱和阴虱产卵于离头皮(皮肤)3~4mm的头发发干或阴毛毛干上。体虱多产卵于贴身的腋窝、裤带线和领口的内衣衣缝和皱褶里的纤维上。虱在宿主间活动很频繁,在身上具有高度移动性。头虱在22℃室温下约能够存活48~55天。头虱卵在22℃室温中存活6天。体虱在相对湿度40%以下不能存活,在高于50℃和低于10℃环境不能存活。阴虱在25~37℃、干燥时为9~11小时死亡。

2.传播途径

虱病是通过接触传播。接触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接触,即头虱病的头与头接触和体虱病的人与人接触。后者又分为:暴露衣服的直接接触;家庭成员间睡眠条件拥挤下的直接接触;超载拥挤的人间直接接触。阴虱病通过不良性行为的身体接触直接感染。二是间接接触。活虱自人体掉下或移行至传媒,此类虱在2天内可能感染人,如共用头梳、帽子互戴、衣钩共挂等。与头虱病有关传媒是发刷、头梳、帽、围巾、头巾、披巾、枕头、毯子、外套等。阴虱病可通过患者抓痒通过掉下在座便器上或被褥上带阴虱阴毛间接接触感染。

人虱可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战壕热和虱传回归热。此外,地方性斑疹伤寒由蚤传到人后,也能由人虱传播。

3.易感人群

虱病发生于各年龄段,但有发病高峰年龄,头虱病的发病高峰主要在幼儿园至小学的年龄段。体虱病员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成人多于儿童。阴虱病高峰年龄在性活跃的21~40岁年龄组。头虱病女孩多于男孩。体虱病男性多于女性。

4.流行因素

一般认为,头虱病的流行与住房简陋、过分拥挤、贫困愚昧,卫生设施缺少、个人卫生下降,旅游者去欠发展中国家及人群流动等相关。头虱病流行与儿童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强弱和女孩亲昵行为有关。学前儿童(3~6岁)至低年级儿童(7~8岁),自制力差,导致头与头直接接触行为增多而感染率上升。中年级9岁左右以上少年儿童,逐渐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致头与头直接接触行为减少,感染率随之下降。小儿进入幼儿园前,多为非感染者,但当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后容易发生头虱感染,幼儿回家再引发双亲感染,从而可形成头虱从幼儿园或小学到家庭的传播。体虱病感染男性多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与成人和男性外出机会多,活动范围大,发生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头虱病

马拉硫磷或西维因0.5%乙醇洗剂10~20ml滴于头皮,手指揉搓使其渗入整个头皮和发根,待其自然干燥、留存12小时或过夜,洗净。必须在7~10天后再治1次。二氯苯醚菊酯1%霜剂和国产二氯苯醚菊酯0.02%水剂,治疗1周后重治1次,可杀虫和卵。50%百部酊,滴20~30ml于头皮亦有效果。治后患者所用衣物、围巾或头巾,接触过毛巾、床上用品等需在70℃中至少烘20分钟。曾使用过的发刷、头梳需在70℃水中浸泡20分钟。

2.体虱病

个体一般不必用灭虱剂。患者洗澡换衣,将衣物连同床上用品在70℃热水中浸泡15~30分钟,晒干后用熨斗干烫即可。衣物也可用1%马拉硫磷、5%西维因或1%二氯苯醚菊酯粉处理。

3.阴虱病

剃去阴毛和肛毛有利于治疗。1%扑灭司林霜在局部作用后洗去,如未愈7~10天后再用一次;复方除虫菊酯(含0.3%除虫菊酯和3%胡椒基丁醚);0.5%马拉硫磷洗剂,涂药保留8~12小时,然后洗去;6%硫黄软膏,用于婴儿和孕产妇,每日2次,共10天。患者衣物、床上用品处理方法同体虱。

预防

卫生宣教,普及提高相关人员虱病专业知识和虱病防治意识;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和洗发、勤换洗衣服、被褥等;加强道德宣教,杜绝不正当性行为及传播阴虱病的途径。为及时发现和治疗、控制流行和阻断传播,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监测,一是在幼儿园和小学校建立头虱病的检查制度,开学后定期检查。查出感染者后应检查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双亲。二是加强公共住所、浴室的虱情监督,建立虱情报告制度。

来源
热带病诊疗及防护手册,第1版,978-7-117-26073-2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