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作者
郝良纯
案例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以15~40岁多发,儿童并不少见,居小儿风湿类疾病的第2位。发病率约为25/10万,东方人和有色人种好发。国内根据对32 668人的调查,患病率为70.42/10万,女性为113.33/10万,中国至少有100万人患SLE。

本院资料显示,小儿SLE 5~14岁发病,平均为10岁以上多发,病程2周~12年。小儿SLE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受累器官多,预后较差。其症状不尽相同,与受累器官有关。常见发热(78.8%)、肾损害(73.5%)、蝶形红斑(52.2%)、多关节痛(51.3%)、淋巴结肿大(40.7%)、神经精神症状(23.0%)、口腔溃疡(20.3%)、胸膜炎和肺炎、心包炎和心肌炎、消化道症状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晰,认为与感染、遗传、内分泌和环境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

1.人类染色体1q41~42区段与SLE连锁的证据,提出PARP可能是该区段内的疾病易感基因。

2.有HLA致病的单倍型,DRB1*1501、DQA1*0102等位基因频率及HLA-DRB1* 1501、DQA1*0102、DRB1*0602单倍型频率均明显升高。

3.SLE的特征是自身抗原驱动和T细胞依赖性,其体内Fas基因、Bc1和2基因异常,细胞凋亡异常,正常免疫细胞的凋亡受抑制,B淋巴细胞凋亡障碍。

4.存在氧化损伤、自由基代谢异常,其NO水平和过氧化脂质水平均上升。

治疗效果:SLE的5年生存率从1995年的不到50%上升到近年的90%以上,国内2000年远期随访资料显示其1、5、10、15、18年生存率分别为98%、98%、84%、76%、70%。这主要归功于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新方法的应用和正规化的系统治疗。

病历摘要

患儿,女,12岁。发热2个月余,面部及周身皮疹7天。近2个月来间断发热,多在38℃左右,热型不定,伴乏力、食欲缺乏、恶心。皮疹初起于面部呈红色斑疹,夏季光照后加重,逐渐累及全身,分批出现,无破溃。3天前易脱发,口腔及口唇干裂,有小溃疡,伴尿少及晨起眼睑水肿。既往史:9个月前患“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治愈。个人史:平素健康,无过敏史。

体格检查:T 39.4℃,P 142次/分,BP 14.5/ 7.0kPa(109/53mmHg)。神志清,皮疹多见于面部,呈红色斑疹,蝶形红斑隐约可见,双手及躯干也见红斑疹,一些呈鳞片脱屑。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广泛性肿大,约蚕豆大小十余个。唇干裂,口腔及咽部充血,2个小溃疡。颈软,呼吸音粗。心音低钝,心尖Ⅲ级缩鸣。全腹平软,肝大肋下3.0cm,脾大肋下2.0cm,均Ⅱ°无压痛。双巴氏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WBC 3.9×109/L,N 0.45,L 0.55,Hb 86g/L,RBC 3.20×1012/L,Ret 0.013,PLT 165×109/L;②尿常规:蛋白++,RBC 2~5/HP,WBC 10~13个/HP,颗粒管型0~3个;③血CRP及ASO均阴性,ESR 56mmH2O;④蛋白电泳:A 47.1g/L,α14.3g/L,α212.0%,β8.2%,γ 28.3%。C30.36g/L,C40.14g/L,CH508.8U/ml;⑤Coomb试验阴性,抗IgG、抗C3均阴性;⑥DsDNA阳性,抗Sm阴性,ANA阳性;⑦肝功能正常,肾功能正常。

ECG:窦性心律。心脏扇扫:未见异常。X线胸片:肺纹理增强,网状阴影,肋膈角不清。骨髓象:增生活跃,见到狼疮细胞十余个,此种细胞有巨大包涵体,将细胞核挤到边缘。

入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措施

1.由于SLE有肾受累,滴注环磷酰胺(CTX)500mg/m2,分2天滴注,次日发热停止。第15天尿蛋白转阴。为防止CTX的膀胱黏膜损害,嘱多饮水、利尿。同时滴注5%碳酸氢钠3mg/(kg 次)。2周后再重复1次。以后以此剂量每月1次,已应用4次,随访中无症状。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治疗开始用甲泼尼松龙15mg/(kg·d),加入5%葡萄糖250ml中滴注, 在30~60分钟内入,连用3天后改为泼尼松0.5mg/(kg·d),分3次口服,第12天食欲改善,乏力、精神不振消失后改为隔天晨顿服,并每1~2周减量5mg,现维持在10mg/d。

3.常规抗感染 在治疗中化验回报肺炎支原体IgM 1∶320阳性,用红霉素0.6g/d抗感染达3周。并注意防护,以减少感染机会。

4.局部处理 对面部及周身皮疹,外用倍他米松,结合系统治疗,第5天皮疹消失。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儿童铅中毒 下一篇:病例 皮肌炎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