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lead poisoning)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环境医学问题。铅对机体的毒性是多方面的,就处于生长的儿童来说,其神经毒性最为重要。研究表明,当儿童血铅水平在100μg/L(1μg/L= 0.00483μmol/L)以上时,即能对智能发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近年来,有关铅中毒的亚临床型或无症状型报道日见增多,因其危害性较大,已引起儿童保健医生极大关注。
儿童铅中毒的原因多种,如工业污染、含铅汽油的废气污染、铅作业工人对家庭环境污染、学习用品和玩具(如课桌表面的棕黑色油漆层、教科书彩色封面等)、食品(如爆米花、皮蛋等)以及煤制品(煤球、煤饼等)。铅进入机体后,被吸收到血循环,主要以二盐基磷酸铅、铅的甘油磷酸盐、蛋白复合物和铅离子等形态而循环。当血液和软组织中铅浓度过高时,可产生毒性作用。铅沉积在骨骼则不发生中毒症状,由于感染、创伤、劳累、饮用含酒类的饮料或服酸性药物而破坏体内酸碱平衡时,骨内不溶解的三盐基磷酸铅转化成为可溶的二盐基磷酸铅移至血液,使血液中铅浓度大量增加,出现铅中毒的症状。
小儿急性铅中毒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贫血及长骨干骺端密度增加,诊断并不困难。而目前的儿童铅中毒主要为铅负荷过高的亚临床型,由于其发生和发展的隐匿性,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被忽视,严重影响小儿智能及体格发育。
患儿,男,11岁。以反复发作性腹痛伴呕吐2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儿一年前确诊为“银屑病”。2个月前,于某私人诊所服用中药治疗(具体处方保密),病情明显好转。近20余天,反复腹痛,呈发作性绞痛,伴有精神不振、恶心、呕吐,停服中药2天略见好转。近4天,感冒后腹痛加重,发作时难以忍受,频繁呕吐,面色苍白,周身无力,自觉指趾端麻木而来诊。病来不发热,无腹泻,无头痛,无惊厥。
体格检查:T 36℃,P 90次/分,R 20次/分,BP 16/10kPa(120/75mmHg),精神不振,痛苦面容,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中等。面色苍白,周身皮肤无黄染,口腔齿龈处可见黑色的点状线。颈软,双肺无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肠鸣音活跃。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WBC 8×109/L,RBC 3.5×1012/L, Hb 70g/L,幼红细胞2%,网织红细胞15%,点彩红细胞0.6%;便常规正常,便潜血阴性;血钾、钠、氯、钙均在正常范围内;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腹部B 超:正常;股骨X线检查:显示股骨下端及胫、腓骨近端骨骺线致密度增宽,呈典型铅线样改变;血铅: 2200μg/L(1μg/L=0.00483μmol/L),尿铅印30μg/L,中药成分鉴定:含铅量4.5mg/g。
入院诊断:铅中毒。
1.立即停服中药,杜绝铅毒继续进入。
2.对症治疗,保护胃黏膜,导泻,加强支持疗法。
3.促进铅的排泄,应用驱铅药物依地酸二钠钙,剂量按2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0.5%溶液静脉滴入,连续3天,间歇10天,为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腹痛明显减轻。因静脉输注依地酸二钠钙可引起肾脏损害,在此期间动态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
4.急性腹痛的治疗,可应用阿托品或维生素K1解除肠痉挛,必要时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