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有毒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引起某些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中毒症状和体征者称为中毒(poisoning)。大量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称为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引起小儿急性中毒的毒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①药物性毒物;②农业性毒物;③植物性毒物;④动物性毒物;⑤工业性毒物;⑥日常生活性毒物。这些毒物都可引起小儿急性中毒。
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统计,在小儿急、重、危症中占第一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第二位为神经系统疾病,第三位为心血管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休克,而第四位则为急性中毒。在急性中毒中以口服常用药物所致中毒最为常见,其次为进食被有机磷农药喷洒过的蔬菜、水果而引起中毒,再次为灭鼠药中毒,最后饮酒中毒也不少见。此外,由各种毒物引起的散发病例也时有发生。
1.小儿急性中毒的特点
(1)与成人不同,小儿药物中毒多系误食:由于家中生活常用药物保管不善,特别是带糖衣的片剂,因有甜味,小儿年幼无知,往往误食致中毒,极少数因错用、误服药物或剂量过大引起中毒。
(2)小儿不会叙述病史:重者也处昏迷状态,因而急救者必须详细向患儿或陪伴人员了解误服、误食或接触毒物的种类、食入量、服入时间、出现哪些中毒症状和发展经过。但有时问不出中毒历史,若健康小儿突然发病,昏迷、烦躁,甚至惊厥或青紫,皮肤潮红或腹痛、呕吐等,不能用常见疾病解释时都应考虑有急性中毒的可能。此时更要细致询问小儿生活环境,并注意搜查小儿衣袋、活动场所有无剩余毒物。有时周围人群或同玩的小朋友常能提供重要线索。
(3)中毒症状出现迅速:由于小儿胃肠黏膜血管丰富,尤其婴幼儿肠壁通透性高,使毒物易于吸收,加之血循环快,因此中毒症状出现迅速,应予重视。
应当明确的是,凡能使人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中毒量,而使人中毒致死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致死量。在诊断急性中毒时都应详细了解并计算出该患儿中毒量,明确该毒物的致死量是多少,以估计患儿预后。临床上常见到患儿虽误食药物,但其量未达到中毒剂量,也未出现中毒症状或引起生理功能与组织结构的损害,此时不能诊断为中毒,而只能诊断误食药物或服药过量。
2.小儿急性中毒的诊断步骤
(1)对中毒患儿首先要了解病史:毒物性质和剂量,何时出现何种中毒症状,然后再检查各种毒物特有的症状和体征。
(2)体格检查:要注意患儿是清醒、嗜睡还是昏迷。然后再查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特别注意皮肤颜色、瞳孔大小、光反应等。并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糜烂、呼吸有无特殊气味、有无呼吸困难或肺部音以及心率的快慢和节律是否规整。因各种毒物性质不同,可产生不同表现,有些体征可能有其特异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表1)。
表1 常见中毒的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续表

(3)毒物的鉴定:除非中毒性质已经明确外,中毒患儿均应留取毒物标本,并做相应的化验明确中毒原因,以利治疗。一般可采集剩余毒物、呕吐物或下胃管抽吸胃内容物。有的中毒患儿还要采取血液、尿液或大便做相应的化验。有些药物中毒还要送药品检验所进行鉴定。
尽管中毒原因不同,但基本急救原则是相同的。
1.清除毒物
首先应迅速地把已进入体内尚未吸收或已被吸收的毒物清除体外,防止中毒症状继续加重。
(1)口服中毒:大多数中毒是经口吸入、经过胃和肠吸收的,故采取催吐、洗胃、洗肠和导泻等措施,以排出胃肠道内剩余的毒物。
1)催吐:吸入毒物在4~6小时以内,都应采用催吐。特别适用于神志清醒、合作、听话的小儿。但不适用于婴儿及强酸、强碱中毒者。急救的方法就是先让患儿饮服1∶2000高锰酸钾溶液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此液还可氧化多种生物碱,也可饮服温开水,每次约100~200ml,然后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后壁,引起反射性呕吐。可反复饮服多次,直到呕吐物不含毒物为止。也可让患儿喝饱和盐水或口服吐根糖浆每次0.1~0.2ml/kg催吐。
2)洗胃:对婴幼儿或昏迷小儿(强酸、强碱不能洗胃)因不能口服催吐,故应尽早洗胃。一般要求吸入毒物4~6小时以内者都应洗胃,以迅速清除毒物,减轻中毒症状。以下情况洗胃不应受时间限制:①服入毒物量较多;②毒物在胃内排空时间延长者(如有机磷中毒);③毒物吸收后还可经胃再分泌者(如有机磷中毒);④带肠衣的药片。
洗胃液常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也可根据毒物种类不同采用特殊洗胃液,如杀鼠药磷化锌中毒用0.2%硫酸酮溶液(沉淀作用)或者液状石蜡(使磷化锌呈混悬液防止吸收),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氧化作用)等。
3)导泻:一般应在催吐或洗胃后给予泻药(洗胃时可从胃管注入)。对于强酸、强碱中毒及严重腹泻者禁用。泻药常用25%硫酸镁溶液,剂量每次0.4~0.5ml/kg(或每次1g,最大不超过10g)。也可用中药六明粉(朴硝1.5~2.5g或大黄末2.5~10g,温水冲服或自胃管注入)。中毒6小时以上的小儿或已服过泻药2小时还未排便者,应用生理盐水或0.5%~1%肥皂水洗肠。
(2)皮肤接触中毒:应迅速脱去污染衣物,冲洗皮肤、毛发等。强酸、强碱污染皮肤,要用干布擦干后冲洗。
强酸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强碱用3%~5%醋酸溶液或食用淡醋。有机磷用肥皂水或微温清水冲洗。
2.促进毒物排泄
因毒物大多由肾脏排泄,故应大量饮水增加排尿。不能饮水者应用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必要时应用利尿剂。
3.特效解毒药物
针对不同毒物采用不同的特效解毒药物,如有机磷中毒用阿托品、亚硝酸盐中毒用亚甲蓝等。应用这些药物要及时,并注意其副作用。
4.对症处理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
(1)控制惊厥。
(2)救治呼吸衰竭。
(3)救治循环功能衰竭。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6)预防、治疗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