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病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作者
佟雅洁
案例诊断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导读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甲低,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分泌减少,导致患儿生长障碍、智能落后。先天性甲低是儿科最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有四大特征:①体态不匀称性身矮;②特殊面容;③智力低下;④新陈代谢低下。先天性甲低按甲状腺合成不足的机制可分为原发性(病变在甲状腺,又称TSH依赖性,主要病因包括甲状腺缺如、发育不全、甲状腺异位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的缺陷等)和继发性[病变在下丘脑和(或)垂体,使TSH分泌不足]。因缺碘地区的甲低高发性而分为地方性和散发性先天性甲低。

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包括:促进新陈代谢及氧消耗量增加;促进蛋白质合成,增进糖利用,加速脂肪分解;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更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促进脑细胞分化及神经髓鞘形成,特别在胎儿期至婴儿期是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阶段,缺乏甲状腺激素将造成脑组织严重损害。一般在出生后1~2个月即开始治疗者,不致遗留神经系统损害,因此治疗开始时间愈早愈好。为此,要求临床医生对本病能作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贯彻实施计划生育,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我国从1987年起即在全国各大城市妇婴医院、婴儿室,在婴儿出生后即从足跟采血,用纸片法检测TSH(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尽早投予甲状腺激素治疗,使智力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对全国65家新生儿筛查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共筛查新生儿2 735 592人, CH年发病率为1/1607。

病历摘要

1.例1

男,11天,因早产入新生儿病房(胎龄32+5w,出生体重2.23kg),生后进乳及排便尚可,因体温持续偏低查甲状腺功能发现异常,请小儿内分泌科会诊。查体:患儿于暖箱中,早产儿貌,皮肤轻度黄染,无黏液水肿面容,前囟平,大小约2.5cm×3cm,心音尚有力,心率124次/分,腹稍胀,肢端温暖。化验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68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7.48pmol/L,TSH>100μIU/ml。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给予患儿优甲乐17μg每天一次口服,同时给予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2.5ml每天2次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治疗1周后复查甲状腺功能:FT33.9pmol/L,FT411.36pmol/L,TSH>100μIU/ml。将左甲状腺素钠增至20μg每天一次口服,嘱患儿2周后复查。

2.例2

女,2个月,新生儿筛查发现甲低,于生后20余天开始口服左甲状腺素钠,剂量为每天6.25μg,生后2个月时来我院就诊。查体:体重4380g,皮肤轻度黄染,前囟平坦,大小约1.5cm×1.5cm,心音有力,心率130次/分,腹软,稍胀,四肢温。化验:FT33.26pmol/L,FT47.84pmol/L,TSH>100mIU/L。予左甲状腺素钠加量至每天25μg。治疗一周后复查甲功:FT35.94pmol/L,FT20.62pmol/L,TSH 26.815μIU/ml。左甲状腺素钠剂量不变,嘱患儿10~14天后复查。

3.例3

男,生后35天曾因皮肤黄染持续不退于外院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好,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1.5cm,脾未扪及。辅助检查:肝功正常。胆红素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35μmol/L,结合胆红素7μmol/L。诊断:婴儿肝炎综合征,未给予特殊治疗。3个月后黄染消退。1岁时以动作缓慢、智力落后再次就诊,临床症状典型,诊断先天性甲低。

4.例4

女,3个月。因生后一直腹胀便秘就诊。吃奶慢,每7~8天排便1次。体格检查:营养欠佳,心肺正常,腹胀脐疝,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腹胀便秘不缓解,请儿内科会诊后确诊先天性甲低。

5.例5

女,5岁。主诉身材矮小,出牙晚,囟门闭合晚。当地医院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用钙片、维生素D治疗5年无效来诊。追问病史平素少哭不动,怕冷。体格检查:前囟未闭约2.0cm×2.0cm,无手镯、肋骨串珠阴性。X线左腕骨正位片骨龄相当于1.5岁,无佝偻病征象,结合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甲状腺素(T4)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诊断先天性甲低。

6.例6

男,8岁。无意中发现舌软骨处有2个鸽卵大肿物,去当地医院外科就医,诊断舌软骨囊肿,行手术切除,术后未做病理。一个月后以“颜面水肿,怕冷,便秘,动作缓慢、笨拙”来院就诊。既往:术前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学习成绩中等,食欲、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反应迟钝,表情呆滞,面色黄白,面貌臃肿,心率慢,心音低钝,手足凉。测血中T3及T4降低、TSH升高,确定原发性甲低,但骨龄不落后,符合实际年龄。甲状腺核素扫描未探及甲状腺组织。根据患儿起病时间及各项检查符合原发性甲低。分析被摘出的肿物是异位甲状腺体,因为异位的甲状腺能分泌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尚能暂时维持生理功能,而当异位的甲状腺组织被切除后则出现了甲低的临床表现。

治疗措施

1.新生儿筛查 鉴于本病在遗传代谢性疾病中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初已将其列入筛查计划。我国也于1995年6月颁布“母婴保健法”,规定本病为筛查内容之一。目前多采用出生后2~3天的新生儿干血滴纸片检测TSH浓度作为初筛,若TSH>20 mIU/L,再检测血清T4、TSH以确诊。该法采集标本简便,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低,费用低廉,是早期确诊患儿、避免神经精神发育严重缺陷、减轻家庭和国家负担的极佳防治措施。

2.任何新生儿筛查结果可疑或临床有可疑症状的小儿,都应检测血清TSH和T4浓度。如TSH明显增高、T4降低可确诊。血清T3可能降低或正常。如果有条件进一步作甲状腺超声检查或核素扫描,目的是查找有无甲状腺组织、甲状腺发育大小、内部结构及有无异位甲状腺。拍左腕骨正位片明确骨龄情况,对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应拍摄左膝关节正位片(因为正常新生儿腕骨骨化中心尚未钙化,因此,腕骨X线检查不适用于CH早期诊断。正常足月新生儿在胫骨近端、股骨远端、踝部可见多个骨化中心。如新生儿下肢X线片未出现骨化中心或仅见小碎片骨化,说明胎儿骨发育延迟,提示CH)。还应查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脏彩超了解心功能。甲低患儿心电图可示窦性心动过缓、低电压、T波低平。心脏彩超可见少量心包积液。确诊后给予相应的治疗。

3.确诊先天性甲低者应立即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临床常用左甲状腺素钠(L-T4),此药效恒定,肠吸收良好,半衰期长,每天服药1次即可,以往认为用量为:新生儿10μg/(kg·d),婴儿6~8μg/(kg·d),儿童5μg/(kg·d)。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已对L-T4治疗的初始剂量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和探索,发现对我国新生儿CH治疗的T4的初始剂量8μg/(kg·d)[7.1~9.0μg/(kg·d)]为最合适,既能使T4与TSH在2周内和1个月内分别达到治疗要求的水平,同时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或消失。根据我们的经验,剂量应个体化,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严重程度来制定起始剂量。对于新生儿CH,初始剂量一般为每天12.5~25μg,治疗中应维持血T4浓度高于正常值的均值,一般宜维持在第97百分位数上限。治疗后血T4和FT4可在7~10天左右上升至目标值和TSH值下降。约10%的患儿在1~2个月之后,即使其血T4和FT4水平合适、临床生长发育正常,还会有TSH维持在与T4和FT4不相称的相对高水平,此现象被认为是先天性甲低者T4对TSH抑制阈值的重整,它在宫内已发生,其本质可理解为是激素的抵抗状态。

治疗中要观察如下指标: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次数,大便性状,有汗否,手脚是否转温,心率,心音是否有力等。同时应监测药物有无过量,过量者常表现甲亢症状,有心动过速、激惹、睡眠不安、多汗等。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甲功,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一般首剂后10天~2周应检测甲功,如T4水平合适则2周后再复查,仍然合适则前6个月每1~2个月复查一次;6个月~3岁每3~4个月一次;以后每6~12个月一次;每次调整剂量后4周测定甲状腺功能。同时应定期生长发育监测,观察骨龄及智力发育评估。

对婴幼儿不宜使用甲状腺粉,因其含碘量和含T3、T4量较不稳定,服用剂量不准确;且其含T3较高,服用者的血T4水平常正常,但血T3水平较高而使TSH水平不相称的低下,会被误为超量。

4.先天性甲低并发症处理 小儿先天性甲低并发黏液性水肿心脏病及先天性甲低危象较少见,根据我院既往诊治经验,先天性甲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约1%~3%。一旦发生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1)先天性甲低危象:先天性甲低遇有感染,特别是气候寒冷则出现低体温,体温低于32℃,血压低,心动极度过缓,脑血流不足乏氧,二氧化碳中毒致昏迷,一旦进入昏迷难于逆转。治疗难度极大。急救措施:①静脉注射甲状腺素(T4)6μg/kg或T2μg/kg,氢化可的松2~6mg/kg;②无甲状腺素可口服或鼻饲甲状腺粉2mg/kg,每天3次(甲状腺粉40mg=T4100μg),监测T3、T4;③注意保温使体温逐渐上升;④静脉输注抗生素;⑤因患儿皮肤和呼吸丢失水分少,补液应慎重,以免心力衰竭、脑水肿、水中毒;⑥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合并黏液水肿心脏病:据我院统计先天性甲低患儿不论年龄大小均有不同程度心脏受累,表现心音低钝、心率缓慢,B超心脏扩大(心肌黏液水肿)、心包积液,心肌酶谱明显增高,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

我院1例12岁女孩先天性甲低并心功能不全,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夜间不能平卧,查心率极慢,心音特别低钝,双下肢水肿明显。急救措施: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洋地黄治疗无效。病情越重,激素越应从小剂量开始,疗程越长,不可操之过急。开始剂量5mg/d,每2周增加5mg,在2~3个月内增加到替代治疗量。本例小儿加用呋塞米1mg/(kg·d)和硝普钠每分钟5~6μg/kg,10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疗程约3个月治愈。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下一篇:病例 肾小管酸中毒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