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急进性肾炎
病例 急进性肾炎
作者
赵成广
案例诊断
急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紫癜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型);过敏性紫癜
导读

急进性肾炎是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指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进展(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以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理特点是50%以上肾小球内有大新月体(新月体占肾小囊面积50%以上)形成,即新月体性肾炎。新月体堵塞鲍曼囊,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早期新月体为细胞性新月体,经过合理治疗可能消散,而晚期形成了纤维性新月体则不可逆,最终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进性肾炎的病因多样,病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急进性肾炎,但多数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儿童常见的病因为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根据肾脏免疫病理将急进性肾炎分为三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少免疫沉积型。Ⅰ型特点是免疫荧光检查有沿GBM的线性免疫沉积,血中有抗GBM抗体,临床上若伴有肺出血则称Goodpasture综合征。Ⅱ型特点是免疫荧光检查有颗粒状免疫沉积,见于急性链球菌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肾病、膜增生性肾炎等。Ⅲ型现在发现相当一部分是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的血管炎。

多数病例根据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病情迅速进展、持续2周以上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等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结合肾活检显示新月体肾炎,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要与如下疾病鉴别:①肾前性或肾后性急性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管坏死、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此类疾病不是肾小球疾病,虽然都可有肾功能的急剧下降,但治疗和预后均与急进性肾炎有很大的不同。②重型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病多数为可逆性,少尿和肾功能损害持续时间短,肾功能一般在病程4~8周后可望恢复,病理多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但若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而长时间不恢复,病理表现为新月体肾炎,则是发生了急进性肾炎,要按急进性肾炎治疗,值得注意。

明确本病诊断后,尚应区别特发性抑或继发性,注意有无肾外受累,重视本病的基本病因诊断,因为不同病因引起急进性肾炎的预后不同,且治疗方法和效果也不尽相同。

急进性肾炎的急性期基本治疗方案:

1.甲泼尼龙静脉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甲泼尼龙20~30mg/kg,总量<1g/d,溶于100~200ml 10%葡萄糖中静脉滴注。一般应在1~2小时内滴完,每天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3天之后可开始第2疗程,共冲击3疗程,然后改为泼尼松(强的松)1~2mg/(kg·d)隔天1次顿服。免疫抑制剂目前一般采用环磷酰胺静脉注射,0.5~1g/m2,每月1次,共6~12次(具体疗程需参考原发病)。

2.抗凝疗法 免疫反应激发的凝血是刺激球囊上皮细胞增殖、形成新月体的主要条件。动物实验中早期使用肝素,可减少或防止新月体形成,因此可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采用抗凝疗法,可选用肝素或华法林另加双嘧达莫治疗(称为四联疗法),疗程6个月~一年。

3.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治疗 血浆置换主要目的是清除致病抗体、免疫复合物炎性因子等。每次置换50ml/kg,隔天1次持续2周或直至血中抗基底膜抗体消失。免疫吸附主要是选择性地清除各种IgG抗体。可连续吸附数次直至血中抗体消失。据报告此法对Ⅱ、Ⅲ型均可取得70%的疗效,对Ⅰ型疗效也达45%。但要防止自身抗体的再生,一定要同时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4.其他还要注意对症治疗和原发病的治疗,有透析指征要及时透析。

急进性肾炎可有三种转归:①在数周内迅速发展为尿毒症,呈急性肾衰竭表现;②肾功能损害的进行速度较慢,在几个月或1年内发展为尿毒症;③少数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甚至痊愈或残留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据报告,急进性肾炎没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约73%病例死亡或肾脏死亡,而经合理治疗后5年存活率(不依赖透析)达60%~80%。故本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会使患者预后有很大好转。

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基本病因;②新月体形成程度;③增殖病变;④间质病变;⑤早期诊断;⑥并发症。

病历摘要

患儿,女,12岁,以“反复双下肢皮疹24天,尿常规异常23天”为主诉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散在小米粒大小皮疹,略突出皮表,压之不褪色,不伴痒感,同时伴腹痛,腹痛不剧烈,无呕血黑便,在我院门诊化验尿常规示尿蛋白(+),RBC 141.9/HP,WBC 10.4/HP,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因拒绝住院故门诊给予口服芦丁、双嘧达莫及氯雷他定治疗,同时静点头孢类抗生素3天。患儿皮疹逐渐消退,5天前患儿皮疹再次出现,在外院化验尿蛋白+++,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病来尿量无明显减少,无头痛呕吐,无呕血黑便,饮食少,睡眠可。既往健康,否认肾脏疾病家族史。

查体:T 36.5℃,P 85次/分,R 22次/分,BP 100/80mmHg,神志清,状态反应好,面色及口唇略苍白,双下肢散在陈旧性出血性皮疹,小米粒大小,略突出皮表,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9.4×109/L,HB 75g/L, PLT 589×109/L。尿常规比重1.016,尿蛋白++,RBC 50.8/HP,WBC 17.4/HP。24小时尿蛋定量2.36g/d。肝肾功能:总蛋白57.9g/L,白蛋白19.8g/L,胆固醇2.62mmol/L,BUN 10.99mmol/L,Cr 232μmol/L,尿酸274μmol/L,血清胱抑素C 2.47mg/L,PTH98pg/ml。ENA谱、ANCA及补体C3、C4正常。肾小球滤过率(ECT)67.34ml/min。肾活检病理:紫癜性肾炎,ISKDⅣb型。

患儿入院后肾功能急剧进展,至入院第11天(第一次血浆置换后)BUN升至23.73mmol/L,Cr升至449μmol/L。入院后给予两轮甲泼尼龙冲击、两轮环磷酰胺冲击、两次血浆置换、一次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一次血液灌流(HA280吸附),共住院27天,至出院时BUN 11.39mmol/L,Cr 128μmol/L。出院后2周复查BUN、Cr及肾小球滤过率正常,24小时尿蛋白1.2g/d。

诊断:急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紫癜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型)、过敏性紫癜。

治疗措施

1.患儿入院时即有肾功能不全,紫癜性肾炎诊断明确,故首先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同时完善肾活检,动态监测肾功能变化。

2.患儿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ISKDⅣb型,同时肾功能急剧进展,故予第二轮甲泼尼龙冲击,继之环磷酰胺冲击,共2个疗程。甲泼尼龙冲击后继之予口服泼尼松口服。

3.患儿于入院第10天肾功能仍有进展,予血浆置换2次,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1次,血液灌流(HA280吸附)一次,之后患儿肾功能逐渐恢复。

4.除上述治疗外,还予维生素C、维生素E、芦丁、双嘧达莫口服,同时予肝素抗凝,凯时改善肾微循环,ACEI降尿蛋白保护肾功能。

5.补钙、维生素D及纠正贫血。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肾衰竭 下一篇:病例 急性肾衰竭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